新浪网 新浪校园
新浪校园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就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_新浪网校园频道_新浪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前
 
征集
  “就业的路为何越走越窄”欢迎各界特别是在基层就业大学生和有志去基层大学生就发表见解。邮箱:tebie@cyd.net.cn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综合新闻部,邮编:100702。请注明“就业的路为何越走越窄”讨论。

基层就业大讨论在发起地画上分号
9月21-22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湖南省委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畅通基层就业路”论坛代表在湖南农大与100多名大学生代表直接对话……全文 [发表评论]
:::话题讨论:::
·基层就业的尴尬:谁能解决大学生的人事编制
·就业压力下的基层路:通往最深沉的欢乐
·是什么妨碍了我们融入基层 读者留言选编
·基层能不能诞生成功的偶像 读者留言选编
·专业学而不用是不是一种浪费 毕业生求职现状
·基层物质和精神贫困能否代偿 赴疆毕业生状态
·下基层是不是真的失大于得 新浪网友留言选编
·面对基层现实问题 是否无能为力 过来人自述
·学子激辩去基层就业得失 就业路为何越走越窄
:::事件起因:::
·国家级实验站人才断层 5年招到一名大学生
活动主办

中国青年报

校园论坛:就业路为何越走越窄?
  严峻的形势,单一的就业流向,拥挤与稀缺共存,“窄”全面表现在方向、选择等方面。空间越来越小,选择越来越窄……>>全文
事件:国家级实验站人才断层 5年来只招到一名大学生
  从湖南衡阳到广西友谊关的322国道83公里,长满野草的小岔道尽头,有个国家级科学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1994年,这个离最近的乡政府也有1公里多远的实验站,走出了一名工程院院士。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实验站人才不断流失,最近5年更是招不到一名大学生……>>全文 [发表评论]
湖南委宣传部研究员蒋祖烜给农大党委书记刘强的信
刘强:
  我在这里了解到一个与您和贵校相关的情况,该站目前有点后继乏人的窘迫,连续3年想进人,都没有人愿意来。去年曾经去农大选招毕业生,看中了资源与环境学院两名学生,先后谈了两次,结果到正式办手续时又变了卦,另择高枝而去,据说主要是嫌这里条件艰苦,待遇不高。
  我不相信湖南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做这种相对艰苦清贫的基础科研工作。也许以上情况是某种范围的巧合,个别同学或者确有客观困难,也许一部分同学中确实存在某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全文
[发表评论]
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人才断层
  人才断层--1992年起,大批科研人员以诸多理由离开,从2001年到今年7月,实验站没有招到一名大学生。副站长秦道珠说:“招大学生招得我们心都凉了。”目前,实验站剩下的16人中,能搞科研的只有8人,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50岁左右,人才出现严重断层。
  条件艰苦--20世纪60年代建起的房子,室内阴暗潮湿,墙面已经面目全非,墙角的小洞可以透风。实验室地面已经坑坑洼洼,实验桌上的油漆几乎被磨光……>>全文 [发表评论]
绝望中的希望--5年来惟一一个和实验站签约的大学生来了
  作为5年来唯一一个和试验站签约的大学生,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王晶。秦道珠曾和他有过这样的对话:“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在站里准备干多久?”“现在站里条件很差,我想知道将来站里有什么打算?”“站里肯定会想办法改变条件,争取作出更多成果。”“那我愿意在这里,和实验站一起发生变化。”……>>全文 [发表评论]
热门讨论:大学生就业需不需要下基层?
正方:大学生就业应当下基层 反方:大学生就业需要多元化
  ·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校学生会主席王倡)
  ·有为才有位,只要有为,哪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动物科学学院谭小龙)
  ·读了几年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能用,这是最大的浪费。——(生物安全学院李肇博)
  ·基层相对清贫,但选择职业时只为眼前某些物质利益考虑,就会耽误青春。——(资源与环境学院罗慕菲)
  ·蒋祖烜同志来信中说的情况很正常,大学生就业观肯定是多角度、多元化的。——(匿名)
  ·作为农大学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和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样,可以有这样的选择,也可以有那样的选择,不能说选择不下基层就是错误的。——(匿名)
  ·我们这个专业在大城市、在海关也许更有作为。——(生物安全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某同学)
  ·招聘会上没有看到过县乡级的单位要人——(农学院大三女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基层实验站让我终身受益 (从祁阳红壤实验站走出的惟一一名院士)
  当选院士是对我基层工作20多年的肯定,在红壤实验站的工作经历让我终身受益。没有28年基层工作经历,我就没有今天的成绩,科研能力、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在基层得到了很大锻炼。要想真正干一番事业,光坐在家里看网络上的资料是不行的,只有到基层才能看见更鲜活的东西,才能培养出克服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你带着一种理想和信念,到任何条件艰苦的地方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全文 [发表评论]
·大学毕业生王晶:我的选择很理性 (7月17日,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生王晶和试验站签约)
  这里条件的艰苦比我们想像中的农村还恐怖。以前在学校里搞实验,只是针对单个样品,在实验站可以采集大批样品进行,接触到更多第一手实验材料。“在这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实验,才明白什么叫理论结合实践。在这里,老师们总是用最简单的步骤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觉得可以学习的知识太多了,虽然环境偏僻,但对个人发展很有利……>>全文 [发表评论]
·祁阳红壤实验站副站长秦道珠:大学生下基层应有政策倾斜
  第一,重视基层单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建设,对基层单位招收大学生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第二,各级政府要想办法提高来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工资、待遇
  第三,基层单位应给大学生提供不断深造、交流的机会
  第四,基层单位应该在大学生毕业前,到高校进行宣传,跟大学生讲基层单位取得的成绩以及对个人发展的利弊;同时高校也要更早地让学生了解基层,让大学生明白选择基层发展的意义
  第五,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基层 [发表评论]
  讨论中,许多同学表达了他们想去基层又不了解基层、不敢去基层的心态。他们希望学校和社会理解、体谅大学生的想法,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尽早了解基层、毕业后去基层能有所作为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希望基层单位加强自身宣传。 [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热评
  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条件的艰苦,让众多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望而却步,以至于该站已有长达5年的时间没有招到刚毕业的大学生,试验站的人员年龄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此条新闻已经新浪校园频道发布以后,立刻引来众多新浪网友的关注。他们从,大学生就业选择城市还是农村、去外企还是下基层、就业观念的转变、社会发展到制度本身等各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里我们仅仅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能有好工作 谁去吃那出力不讨好的苦
  好多大学生都是咬牙读完了书,人家为什么不去待遇好,收入高的地方?让人家下基层,凡下基层的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去,有办法谁也不去。唱高调谁不会,文革时期提倡上山下乡,实际上乡里就是没有城里好,结果谁去了谁倒霉。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在那摆着,谁不知道找个好地方,谁愿意去吃那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基层哪里有讲道理的地方,去了一辈子就完了。(新浪网友 IP:61.178.153.*) [发表评论]
·新浪网友:大学生服务基层 需要国家的扶持
  大学生到基层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大学生也应该从基层做,问题是国家没有将这一主张用法律具体规定每一个大学生必须走的道路。国家要发展需要的是能上能下的大学生,从基层做起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上都有很大的帮助。深知道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处,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激发他们真正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新浪网友 IP:59.191.28.*)[发表评论]
◎ 在线调查
1、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是:
北京、上海、广州
其他省会城市
新兴发展中城市
小城市
偏远地区基层单位


2、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愿不愿去基层就业?
愿意
不愿意
不好说


3、你认为基层单位不能吸引大学毕业生的理由是:(多选)
条件艰苦,待遇不高
闭塞落后,交流有障碍
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抱负
单位缺乏对就业者关怀
专业知识得不到发挥
缺乏不断深造、对外交流的机会
其他


4、你认为在基层单位会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多选)
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
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人际沟通能力
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其他

相关新闻
·基层就业大讨论在发起地画上分号
·倡导开放就业观 长沙论坛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探路
·中青报“畅通基层就业路”论坛在长沙召开
·大学生村官知识背景远离实际 八成满意当初选择
·社会各界关注“就业的路为何越来越窄”大讨论
·宁夏24条优惠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解读毕业生基层就业新政策
·江西省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工资可调高档次
·重庆市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 考公务员加分(图)
·三部委就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答记者问
·中组部等要求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到基层就业 辽宁大学生就业创业享受政策优惠
·引导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 报公务员需基层经历
·央视《焦点访谈》:大学生基层就业新政策解读
·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网友评论
·新浪网友:一个农大学生的真实心声(8月25日)
·新浪网友: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8月25日)
·新浪网友:刚毕业的大学生们 把心态放平些(8月25日)
·新浪网友: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到底为什么(8月25日)
·新浪网友:想要大有作为 就必须做大的牺牲(8月25日)
·新浪网友:减少差距才是解决就业矛盾的关键(8月24日)
·新浪网友:人往高处走乃是人之常情(8月24日)
·新浪网友:实验站的现状到底该由谁来买单(8月24日)
·新浪网友:农民摆脱不了贫困 是个可怕的循环(8月24日)
·新浪网友:大学生服务基层 需要国家的扶持(8月24日)
·新浪网友:期待真正意义上科学的春天的到来(8月24日)
·新浪网友:16年的培养成本 我去基层了谁替我还(8月24日)
·新浪网友:能有好工作 谁去吃那出力不讨好的苦(8月24日)
话题讨论
·大学生下基层的尴尬:谁能解决我们的人事编制(9月19日)
·毕业生就业压力下的基层路:通往最深沉的欢乐(9月16日)
·就业路为何越走越窄:是什么妨碍我们融入基层(9月15日)
·就业路为何越走越窄:基层能不能诞生成功偶像(9月12日)
·毕业生就业路大讨论:专业学而不用 是不是浪费(9月7日)
·大学生就业路:基层的物质和精神贫困能否代偿(9月1日)
·“下基层是不是真的失大于得”讨论留言选编(8月31日)
·大学生就业大讨论:下基层是不是真的失大于得(8月30日)
·大学生就业:面对基层现实 我们是否无能为力(8月26日)
·湖南农大两万学生激辩去基层就业得失(8月24日)
◎ 潘晓来信
  潘晓,还记得这个名字吗?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那个23岁少女饱含着泪水的激越诉说,在1980之夏引发了全国范围一场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
  我今年23岁,应该说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全文 [发表评论]
◎ 往期回顾

·毕业那天我们不哭
·2005高考网络统考卷
·第一爆笑组合:后舍男生
·学历与道德的碰撞
·研究生招生制度有何问题?
·毕业了我们的爱情怎么办?
·传统武侠够不够格入选教材
·关注明星进高校任教成潮流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