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就业的路为何越走越窄正文
基层就业大讨论在发起地画上分号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10:0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健 洪克非

  黄晶没有想到,毕业两个月后还能有机会跟学校领导和同学们讲讲自己在基层实验站种水稻、养牛的事情。这个“理性选择”到偏远的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工作的小伙子,如今成了师弟师妹眼中的新闻人物。

  今天,由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湖南省委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举办的“畅通基层就业路”论坛代表在湖南农大与100多名大学生代表直接对话。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政府官员,曾经在基层体味的“深沉欢乐”成为忘却身份后平等对话的惟一基调。

  师弟师妹们热烈的掌声让刚刚走出校门的黄晶有些“惶恐”。来长沙前,他白天泡在旱地里做土壤实验,晚上还要帮着准备45周年站庆材料。“实验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黄晶在基层找到了“充实和愉快的感觉”。

  湖南农大大三学生李小虹把黄晶的话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作为学生干部,他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基层的情况。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周长奎在西部工作过两年,跟同学们谈起西部基层,他说,“条件比较艰苦,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那里确实有施展才华的地方,有事情可干”。

  “基层很艰苦,可也并非大家想像中那样艰苦。”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付静曾在新疆奇台县一中当英语老师,大学时曾发誓“宁可在东部要饭,也不到西部基层就业”的她,讲述了自己最新的选择:服务期满后,付静在深圳很快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可我时常怀念在基层的日子,深圳人才济济,我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没有发挥的舞台,如果选择基层,作用可以很快发挥出来,我决定重新回到奇台县”。

  在云南支教的志愿者韩峰也有同感:“西部基层虽然艰苦,但那里能找到事业的支点和成就感”。

  “基层能给我们什么样的锻炼?”不少大四毕业生向这些曾经扎根基层的前辈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厅级研究员蒋祖?1981年大学毕业,在基层当过中学老师,在县委报道组和地委宣传部当过新闻干事。

  “基层工作能实实在在地增进对人们疾苦的了解,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将来到大机关作决策、想问题,也经常能想到基层是否办得了。基层工作多年,我能体会到最深沉的欢乐。”

  “17岁时,我体重只有43公斤,非常体弱,正是经过基层锻炼,慢慢好了。”在基层农村干了8年的湖南农大党委书记刘强说,基层锻炼强健了自己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不向任何困难妥协的意志”。

  前辈们的经历或许太远,1997年从

北京大学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岳阳市君山区采桑湖镇党委书记余良勇的经历,拉近了大家和基层的距离。8年里换了3个基层单位,没有正儿八经坐过办公室的余良勇“对待每一个烂摊子,都想尽办法努力改变。也许生活多一分磨砺,生命就多一分精彩”。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三学生夏勇找到一些关于大学生下基层的材料,“基层条件很苦,现实和理想之间如何平衡”成了这几天他和同学们讨论的话题。

  湖南农大副校长彭克勤曾到新疆看望在基层工作的同学,“晒得黑黑的,瘦瘦的,感觉他们很受苦,但精神非常好,我快被感动得流泪。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感觉精神收获比物质上享受更加重要”。

  在西藏工作了6年的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而亮,也和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对到基层去怀着天然的恐惧,还没有去,精神负担就很重,去之后又把这些东西想得过于复杂,越复杂,精神负担越重。我建议:第一,你们不要完全听别人说有什么苦;第二,你们要怀有审美的心态。基层的美就在脚下,这样就会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前辈们一边说,夏勇一边记,会后他要把这些观点告诉身边的同学,“我们还要多找一些材料,写一些体会,把讨论继续下去”。

  一场3个小时的对话虽然结束了,但影响还将不断持续,正如湖南农大党委书记刘强的评价,这是一次“刚刚画上一个分号”的大讨论。

  本报长沙9月22日电

  (本报明日将刊发畅通基层就业路论坛发言摘编,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