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就业的路为何越走越窄正文
湖南农大两万学生激辩去基层就业得失

http://y.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9:50 中国青年报

  专题策划 周珣 罗旭辉 本报记者 李健

  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5年来终于迎来了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

  今年4月14日,湖南省委宣传部副厅级研究员蒋祖烜在衡阳市祁阳县开展农村文化调研,顺道拜访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

  该站始建于1960年,由一批来自北京的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创建,是首批35个国家级野外站之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首任站长刘更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由于条件艰苦,该站后继乏人。想进几位大学毕业生,连续3年未能如愿。去年站领导去湖南农业大学挑选毕业生,看中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两名学生,先后找他们谈了两次,结果在正式办手续时学生变了卦。

  得知这一情况,蒋祖烜当晚致信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强。信中说:“我不相信湖南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做这种相对艰苦清贫的基础科研工作……建议在您的领导下组织一些必要的公开讨论,就农大毕业生的理想与前途、专业与就业、待遇与成就,发表各种意见,以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

  接到来信,刘强当即批示:“我校个别毕业生不愿到祁阳红壤实验站工作的情况,令人深思。请宣传部在校报刊登此信,并请学工部、团委组织学生,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讨论:我们农大办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想和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工作岗位?”

  《湖南农业大学报》4月20日头版头条刊登了来信和批示,校报发到4000多个学生寝室,由此拉开了主题为“基层的呼唤、我们的责任”的大讨论。全校近两万名学生以学生干部座谈会、班团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会、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讨论。校团委在校园网站开辟“基层在线”,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宣传部、学工部组织优秀团干、班干深入农村、工厂、街道开展社会调查。

  最近几年,湖南农大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去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总人数、选调生人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录取人数均超出省内其他高校。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就业方向上的功利主义选择也确实存在。学生们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校学生会主席王倡同学说,大学生不仅应当下基层,而且应当自觉地下基层。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动物科学学院谭小龙同学表示,愿意参加省委组织部的选调到湘西贫困地区工作。有同学问他:“你去了湘西,或许一辈子就在乡里,不一定还能上来。”他说:“有为才有位,只要有为,哪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生物安全学院李肇博同学认为,就业不应当首先考虑城乡,而应当首先考虑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能够派上用场。他说:“我们读了几年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能用,这是最大的浪费。”

  资源与环境学院罗慕菲同学谈到,基层确实相对清贫,但在选择职业时只为眼前某些物质利益考虑,就会耽误青春。大学生的目光不应如此短视,不应过于计较钱财和地位。

  工程学院奉成芳同学觉得,端正就业思想,重要的一点是要向刘更另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学习。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蕴涵着成功的机遇,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有机会挑重担、担大梁。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蒋祖烜同志来信中说的情况很正常,大学生就业观肯定是多角度、多元化的。作为农大学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和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样,可以有这样的选择,也可以有那样的选择,不能说选择不下基层就是错误的。

  生物安全学院一位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同学说,我们这个专业在大城市、在海关也许更有作为。

  讨论中,有许多同学表达了他们想去基层又不了解基层、不敢去基层的心态。一位农学院大三的女同学说,她随毕业班老乡参加过两次人才招聘会,没有看到过县乡级的单位要人。他们希望学校和社会理解、体谅大学生的想法,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尽早了解基层、毕业后去基层能有所作为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希望基层单位加强自身宣传。

  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对同学们的讨论作了认真的记录、汇总,并向校党委书记刘强反馈。

  刘强书记认为,该校学生在讨论中谈的各种想法,在各地大学生中有普遍性。他呼吁各高校、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尊重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树立正确发展观和就业观的同时,研究、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在基层迅速成长的人才发展机制,让基层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吸引力。

  附蒋祖烜给刘强的信

  刘强书记:

  我这次奉命到湘南搞农村文化调研,顺道去拜访了一个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实验站。这个单位是1960年建立的,当时一批来自北京的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在这片红色而贫瘠的土壤,大胆创新,默默奉献,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改良红壤土质,提高农作物产量,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他们自身也取得了进步,单位在全国800多个科学实验工作站中,成为首批35个国家级的野外站之一,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首任站长刘更另先生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此给予肯定。

  我在这里了解到一个与您和贵校相关的情况,该站目前有点后继乏人的窘迫,连续3年想进人,都没有人愿意来。去年曾经去农大选招毕业生,看中了资源与环境学院两名学生,先后谈了两次,结果到正式办手续时又变了卦,另择高枝而去,据说主要是嫌这里条件艰苦,待遇不高。

  听到这一情况,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惋惜。农大毕业的学生,到这样性质和级别的机构,从事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科研工作,是很对口、很能发挥作用的。在这样一个起点很高的平台与研究氛围很浓的环境中,通过几年的努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个人理想和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这决不是大话),青春会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更加绚丽,人生将因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而发光。

  我不相信湖南农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做这种相对艰苦清贫的基础科研工作。也许以上情况是某种范围的巧合,个别同学或者确有客观困难,也许一部分同学中确实存在某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建议把这封信在贵校的校报上刊登出来,建议在您的领导下组织一些必要的公开讨论,就农大毕业生的理想与前途、专业与就业、待遇与成就,发表各种意见,以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既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或许这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具体、现实的方式之一。

  想到这些,夜不能寐。提笔就写,斟酌不细,也可能言不及意而失之偏颇,请予以理解和原谅。

  湖南省委宣传部研究员 蒋祖烜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报从即日起开展“就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大讨论,中青在线(www.cyol.net)、新浪网(www.sina.com.cn)同步推出专题。欢迎各界人士特别是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和有志于去基层的大学生就这一话题发表见解、感受。电子邮箱:tebie@cyd.net.cn。传真:010—64098214。来信请寄: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综合新闻部,邮编:100702。稿件请注明“就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大讨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