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沉思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9:08 东西南北·大学生 |
结语沉思: 渴望那一天:追求某种美好结果而不再需要通过考试,作弊才会完全杜绝。 社会只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 面对泛滥成灾的“作弊”,国家教育部说:“这样下去不行了。”于是在国家统考上公然舞弊的将交给司法部门严惩。而学校对于作弊的惩罚也“与时俱进”地加进了新的内容,据记者了解,学校给“作弊”定了“四宗罪”并给予了相应的惩罚:一、涂改他人试卷姓名占为已有;二、代考双方;三、组织团伙作弊;四、采用其它作弊手段。犯以上“四罪”之一者,属考试严重作弊,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在读期间2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曾违反考场纪律又有作弊行为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所有的惩罚不可谓不严厉,所有的防范也不可谓不严格,小到考前才通知座位,大到安排警察、布置屏蔽手机信号,但是为何“作弊”丝毫也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为了应对惩罚,不断地花样翻新,让一场场考试由原本的所谓“公平竞争”变成三个层面上的“较量”:试卷上较量、作弊与不作弊的学生间较量、作弊学生和老师间“较量”,把人的智慧发挥在“作假”和“打假”上,这样的考试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 要说作弊的根源,学生、老师们说的好像都很有道理,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和诚信的缺失固然都是作弊的根源,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整个社会给考试和分数带来的巨大压力。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分数,分数为了文凭,文凭意味着好的收入和未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个社会,未来的美好程度和证书的多少大小成正比,而证书背后就是一场场考试、一个个分数,这是一个怪圈。人追求美好生活是一种本能,本来人是可以通过很多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获得这个结果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却给我们只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一种可能,让人们在奔向美好未来的时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不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如此“艰难”情境下,如此“激烈”竞争中,即使规定谁作弊要判死刑,恐怕也会有人甘冒杀头之险的。 那么我们怎么办?也许当有一天,我们追求一种美好结果的时候不需要通过考试,不需要依赖分数,那么作弊才能完全杜绝。 (编辑: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