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技艺要多高超有多高超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19:08 东西南北·大学生 |
“技艺”要多高超有多高超 多年作弊经验的“传承”,学子们练就了各式高超的功夫。综合各高校学子的作弊模式,记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 “擦边球:做完会做的题目后,总是想找机会趁监考老师不注意,能看上旁边同学的两个选择题。或者是看似在低头思索,实际上却是在踢前面同学的椅子,如果对方有反应,便小声问道:第三道选什么?”等等。前面同学如果有经验,便会假装搔后脑勺,从而伸出指头给你比划:伸出一根手指表示A,两根手指表示B……依次类推。 “小抄”:将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概念,甚至是典型的例题都会誊抄下来,再到学校打印社进行“缩印”,以备考试的时候使用。 “高科技”:有一种先进的考试作弊工具——高科技“圆珠笔”,这种圆珠笔与普通圆珠笔的区别在于笔杆上端设有一个约六七厘米的金属条,拉出来,就是一张能够卷缩在笔杆内的铜版纸,考试人只需把备考内容填写在该铜版纸上,就可“放心”参加考试了。 “性别优势”:有的女生一头长发,只需要将特制的手机耳塞塞进耳朵,用头发遮住,把手机调成振动及自动应答,等先考好的同学出去将答案找全,再通过手机告知答案即可。此招男生一般用不了。 贿赂老师:和老师拉上关系才是高高手。小处讲,监考中老师会故意漏掉你的动作;中处讲,老师会泄漏给你若干的关键考题;大处讲,即使你考得很糟,事后老师能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分数。 可以说,学生们的各种招数,校方根本防不胜防,偶有胜算,也会此消彼长。 多大的处罚也敌不过顽强的“历险” 记者采访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系钟健教授时他说,自考试诞生之日起,作弊就紧伴其左右,形影不离。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很少作弊,究其原因便是当时人才奇缺,青年人又刚从“文化沙漠”中解脱出来,具有极大的求知热情,毕业后很容易就被分配入很好的工作岗位;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加大,考试日趋现实化,竞争也空前激烈,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于各种考虑,单纯为了分数和就业砝码而作弊。 近年来这种作弊风潮波及范围之广,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也未能幸免。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对近段时间发生于自己学校的作弊生被处罚的消息感到遗憾,但他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哪所学校没有作弊者,倒是出人意料。 一直以来,清华大学都以学风严谨浓纯、考风严厉赢得极佳声誉。一位学生说,“在清华作弊,可能一辈子都会被同学鄙视”,校方对于作弊者也是严刑处罚,并立即在网上公布,人尽皆知。清华是记者了解到的北京重点高校中唯一在网上公布作弊情况的高校。 据悉,明年,全国一些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高校或校区也将陆续加大作弊学生的“宣传”力度。 这样的消息传来之时,也有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单纯地以加大处罚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持这种态度的人为数不少。仅以“民间”声音为例,清华大学一位毕业生认为,作弊源头并非来自高校,让高校来承担这些责任过于苛刻。他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就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作弊,因为考试分数高能得到家长和邻居的表扬,某种程度上自我价值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种只看结果的浅层评价本身就是对那些因为一次考试发挥不好而又埋头苦读学生的彻底否定。他说,“我们只选择这样一个点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当所有的努力只凝聚在一个点上时,就必然鼓励一部分人去冒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