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正文
访(原)中戏院长王永德:星若恒久 永不落幕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6:56 新浪校园

  一位叫黄蜀芹的导演将艺术家的气质归纳为“深刻的孤独感”——这是《人.鬼.情》的原型裴艳玲,一个演钟馗的农村戏班子女演员给她的启示——内心世界愈完整,愈能呈现此种状态。

  而中央戏剧学院上演的,却是一场与孤独无关的、几乎永不落幕的大戏:

  李保田将《人.鬼.情》演绎的如醉如痴时,年轻人姜文正在为形体课的成绩忧心;当姜文的形象酣畅于《芙蓉镇》时,山东姑娘巩俐正扣响着中戏大门;当巩俐红透票房时,更年轻的章子怡开始幸运地展露锋芒……几十年来,中戏以一整套严格的训练方法培养着中国演员,专业且文化着。从老一代表演艺术家于蓝、田华、林连昆始,到偶像明星李亚鹏、秦海璐、袁泉终,每个人都能从“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洪流中寻得时代的偶像。

  也正因此,揣着明星梦的少年男女一往无前。

  风花雪月的章节,歌舞升平的喧嚣,忽然中产的梦想,生活在一个明星制造的年代,每一张热切的面孔似乎都合情合理。与中戏相伴了40多年的王永德适时泼了点冷水:投身艺术与成为明星并不等同,从事艺术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一个人能否成为明星的因素庞杂,自身努力、社会环境、适当机遇,缺一不可。

  同样,“明星的摇篮”美誉也未必是王永德最在意的,艺术家是他心中的一个结:“艺术家不是靠一两部作品走红,是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倒觉得,明星有超凡的市场,艺术家也有尽致的舞台,这是今日的多元,只不过,艺术家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什么是成功?对于一所学校而言,王永德的答案很有些悠然,“只要艺术走向大众,中戏就有大有希望。”对于人而言,我提供两个参选答案,一个是波兰著名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话,“我当然雄心勃勃,而且毫无疑问,但我所做的一切都出于我的雄心,跟成功没什么关系。”我喜欢他不用术语看问题的方式。另一个答案来自我喜欢的中国导演张元,“成功,就是在经历艰难之后活下去。”

  关于艺术,我还藏有一个始自5岁的挫败记忆。那是和父母一起看芭蕾舞,静寂的观众席上,我几乎是狂啸地说出了这句话,“台上的叔叔和阿姨为什么不穿裤子啊?”这不仅引起了长时间的骚动,也使我彻底丧失再看芭蕾舞的机会。至今想起还脸红。

  李清川:您是带着什么样的命题来参加这次论坛的?

  王永德:这么多国内外一流的大学校长聚在一起,真的是很难得。我来参加,主要还是学习。这对于调整我们的办学理念,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非常有意义;对国内外高校今后的改革成长相信也会很有用。我们都要考虑自己学校的发展问题,简单的照搬不行。

  现在教育部所属的艺术类高校有三所原来是文化部领导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还有我们。从规模、培养学生的数量来看,情况差不多,都是建国初期成立最早的。从50年历史来看,50年代初期,我国倾向于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当时都是向前苏联学习。我们学校主要是参照俄罗斯的国立戏剧学院的模式,记得当时还专门请了前苏联的专家来教学。

  改革开放以后,从原来向一个国家学习转变为向整个世界学习,现在我们也向美国、英国、德国学习,从观念、管理到教学改革都有变化。所以现在总体来讲,我们的事业规模比以前大,跟国外的交流也比以前扩大。现在的问题是新时期怎么把办教育推向市场,这个很重要。

  李清川:我注意到,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训中有“团结、严肃、勤奋”,这跟大家概念中的艺术院校的气质似乎存在差距。

  王永德:我们的校训是“团结、勤奋、严肃、活泼、创造”,这有一个历史过程。中戏的前身是三十年代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十年代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也就是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两支文艺大军在北京会合而成。所以这个校训里面包含当时的文艺方针。现在我们讲,要“团结”,要“勤奋”也要有创造,团结是对的,勤奋也是对的,但我们更强调创新。

  当时中央戏剧学院有四个剧团:话剧团、乐团、舞蹈团、歌剧团,后来剧团都分离出去了。在高校当中,和文艺团体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我们学校。实际上,中戏在教学条件、教学设备好多硬件方面不能算最好,但在数量质量上、出人才概率上和国外著名艺术院校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央戏剧学院赢得了一些荣誉和声望,出了不少名人。老的像田华、于蓝,中年的像王铁成,严顺开,年轻的像改革开放以后的八零班,姜文、吕丽萍,丛珊那个班,八五班的巩俐、史可、伍宇娟,刚毕业不久的章子怡、袁泉,去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男女演员秦海璐、刘烨等等。

  2001年教育部搞了个全国重点学科评审,历时10个月,覆盖1000多所高校。我们参加的学科是戏曲戏剧学,1900多位专家打分,我们通过了。然后12月在北京组织专家面对面答辩我们又通过了,成为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被评为“戏剧戏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我们培养的学生得了很多国家文化部的大奖,我觉得要归功于那么多好教师的培养。

  李清川:对于一个考上中戏、立志要当演员的人,机遇是不是很重要?

  王永德:中戏有一个优势就是招生情况越来越好。今年戏剧本科两个班,50人,在北京报名的有4000多人,还不算上海和湖南长沙的生源,一般一个系在三地招生。中戏培养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适应性比较强,这样的学生质量高。

  学生成名了不能说全靠学校,也离不开他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好的机遇,但是学校也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比如,章子怡是舞蹈学院附中的,如果不进中戏,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巩俐先是考山东戏剧学院没有录取,上戏也没录取,后来进了中戏,如果她不进中戏,人生道路就会不一样。进了中戏接受系统化训练,也是一种机遇,为他(她)走向文艺岗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很多学生功底很强,可能没有机遇,他的才能就不可能被全国人们知道,比如李保田舞台功底很好,是一个好演员,但是他不演刘罗锅的时候,没演《凤凰琴》的时候,毕竟知道他的人很少啊。

  明星好多,但是流星还是恒星,就不知道了。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艺术家。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