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正文
琴瑟相合--访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刘继南(2)

http://y.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11:48 新浪校园

  李清川: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办传媒相关专业,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刘继南:不错,目前很多大学都在办新闻传播、影视艺术、播音艺术等专业,包括一些历史较长的名校也纷纷在办。客观地讲,很难说哪个学校办的哪个专业的前景怎样?不过,大家都清楚,学科不是说办就办的,有它自身的规律。这就像什么地种什么庄稼更好,道理是一样的。

  李清川:客观地讲,这么多院校设立了传媒相关专业,也给中国传媒大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吧?

  刘继南:有压力,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事情,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发展。过去,我们有些专业是全国首创的,比如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我们一枝独秀,毕业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也促使我们学科建设发展的速度要更快些。我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学科建设思路,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李清川:您觉得,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应当具备什么素质?

  刘继南:从事传媒工作的人,知识面应该很宽,政治、业务以至其他各方面的素质都应该很高。作为一所以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信息传播人才为主的高校,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以“一个原则,两个意识,三头过硬,六语皆通”为目标,也就是培养我们的学生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喉舌”意识和导向意识,口头、笔头、镜头过硬,汉语、外语、计算机语言、数学语言、音乐语言和画面语言皆通。

  李清川:在国外,好像没有哪所学校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专门培养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人才,这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刘继南:从层次、规模、专业、形式上来看,像中国传媒大学这样专门培养信息传播人才的大学,在世界上我们可能是第一家。中国传媒大学现有本科专业68个、硕士点29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新闻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应该说,我们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了,在播音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方面,我们都是首屈一指的。此外,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科设置非常全,就像拍电视剧需要有剧本、制片人、导演和演员,拍摄中还需要摄影、灯光、音乐、美术设计、服装和化妆,后期需要剪辑、制作,上演后还要有评论。此外,工程技术方面还有射频、视频、音频等。这样复杂的程序所需要的人才,中国传媒大学都有相应的学科专业来培养。

  李清川:这也使得中国传媒大学在很长时间里没有竞争对手,而现在的变化不仅有竞争的加剧,也来自传媒自身快速的发展。您觉得,在这样的格局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继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和信息传播实践第一线紧密结合,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植根广播电视,依托传媒界,面向全社会开放办学”的思路;二是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国传媒大学特殊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面,更完善的知识结构。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李清川:您觉得中国传媒大学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刘继南:我认为是中国传媒大学50年办学所形成的北广精神。50年来,我们永葆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的信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学科体系;我们涵养和而不同、广纳百川的气度,民主宽容,兼收并蓄,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我们铸就胸怀远大、坚韧不拔的品格,直面困难,敢为人先,抓住一个又一个重大机遇,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崇尚一心向学、团结立校的风范,以学为本,精诚协作,造就了“家和万事兴”的繁荣景象;我们坚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志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互动、学术与应用并重的治学传统。

  李清川:我知道您一直很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传媒的影响力始终作用很大,情况好吗?

  刘继南:传媒具有巨大的语言影响力,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近些年新闻传媒在语言文字的应用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

  李清川:原因是什么呢?

  刘继南: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和一些经过了训练但各方面准备还很不充分的人都加入到广播电视行业中来,这造成了语言规范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加强管理,情况还会更加严重。传媒语言的不规范现象,直接对社会语言生活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传媒在传播信息时,也在传播语言范本和语言规范导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