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浙大辞职调查:博导资格曾遭历史系抵制(3)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53 《外滩画报》 |
金庸给浙大带来了什么 目前,金庸的辞职申请仍然没有被浙大批准,张浚生告诉记者,学校方面仍在极力挽留金庸,有可能达成一种折中,即院长不做,但仍然做博士生导师,最起码把现在的三个博士带完。无论如何,金庸近六年的院长生涯到此结束基本已成定局,而对于他的这一段经历以及他给浙大作出的贡献,也有不同的评价。 张浚生记得,他邀请金庸来浙大之初曾有过约法三章:一是对人文学院学科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意见;二是带博士;三是开讲座。张浚生认为,金庸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徐岱认为,金庸给浙大带来的财富是无法衡量的,在精神面貌上给浙大带来了很大改变。在金庸先生担任院长职务期间,曾邀请诸多国内外优秀学者到浙大讲学,并举办过跨学科、高层次的大型人文国际会议,在学院管理上有其国际发展眼光。 对于一些老师学生对金庸学识的质疑,徐岱表示,人活着总是有争议的,这非常正常。 浙大人文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何春晖则认为,金庸每年都会回学校两三次,每次呆上十天左右,他为人文学院做了许多工作。不过她也承认,查先生年事已高,具体工作已经不做了,目前人文学院的日常事务主要由常务副院长廖可斌主持。 即使是那些批评金庸的博士们也承认,向外人提到金庸是自己学院院长时,心中仍然会感觉到一丝荣耀。 而金庸一年至少一次的讲座也已成为浙大的品牌之一,已从中文系毕业3年的俞连明至今仍能回忆起第一次听金庸讲座时那种水泄不通的盛况。金庸自己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听他的讲座需要买票,有些学生为了搞到票甚至要请客吃饭。 然而一个事实是,从1999年起,金庸每年都要出席各种“论剑”、授勋活动至少五六项,但在浙大由他推动和主持的学术活动却屈指可数。何春晖也表示,金庸的主要学术活动就是给学生办讲座。 即使是热闹非凡的讲座,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大众看明星的娱乐化倾向,而殊少学术交流的本来意义。 “金庸的一个问题是,他太希望以历史学者的身份被人们记住,其实就凭他的14部小说,他已经足够不朽了,何必还孜孜不倦地四处奔走追求声名。”杭州作家、《金庸传》作者傅国涌说,“如果他少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公众事务,而是安心在家颐养的话,他获得的崇敬和好感要比现在多得多。” 2004年12月30日,杭州依旧风雪萧然。记者来到浙大玉泉校区,浙大专门为金庸设立的办公室在工商管理楼的二楼。这个办公室已经设立了许多年,却几乎没有被使用过,走廊尽头,一块与众不同的镀金牌子镌着“金庸办公室”五个字。房门紧锁,已经泛出锈迹的门把手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