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浙大辞职调查:博导资格曾遭历史系抵制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 11:53 《外滩画报》 |
2004年12月21日,浙江大学校方证实,著名作家金庸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职务。此前一月,金庸在深圳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收了几个博士生,不够好,我现在也不教了,还把院长的官辞了。” 对此说法,金庸学生、浙大人文学院2003秋季博士生朱晓征女士通过《外滩画报》发表声明:“查先生(即金庸)辞去博士生导师职务,跟我反抗他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我希望与查先生和解。” 至于其中内情,朱女士表示不愿多谈。 然而《外滩画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到,金庸作为人文学院院长和古代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其教学方式和学术水平,早已遭到浙大人文学院相关专业的部分教授和学生的批评,其博士生导师的资格评定,也存在着程序上的争议。 此外,金庸辞职事件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浙大本身的范围,成为当下学术文化界的焦点,有多名国内权威历史学家向《外滩画报》发表看法,对金庸在浙大的任教提出自己的观点。 2004年12月28日,一场多年来罕见的风雪席卷杭州。街道上不时可见因打滑而相撞的汽车,西湖断桥边,观景的人们却排起了长队。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所在的西溪校区就在西湖北面不远,大雪使得校园异常沉静。 1999年3月,金庸出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在当时被誉为文坛大师与名校学府的天作之合,也是金庸在学界获得的最高认可。 这桩姻缘的主要牵线人——浙大前党委书记张浚生,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是1998年4月,刚刚从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职务退下来的张浚生回到母校,负责当时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事宜。9月新浙大成立后,领导班子决定向外聘请著名学者出任新组建的21个学院院长,而金庸就是被邀请的第一位。 张浚生和金庸的私交可追溯到1985年,当时张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分管联系文化新闻界人士,认识了在文化界极为活跃的金庸,两人交情甚好。因而当1998年张浚生在媒体上看到金庸表示有意投身学术研究,选择目标是北大或者浙大时,立即写信邀请他来浙大,金庸当即应允。 “查先生是大学问家,只不过他武侠小说家的名头盖过了学问家,我觉得请他来浙大做人文学院院长是最合适的。”张浚生说。 学生不够好还是导师不够好 出任院长以后,2000年,金庸获得了浙大博士生导师的资格,2001年开始招收历史系古代史专业的隋唐史、中西交通史方向的博士生,后来又增加了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历史和文学”方向,后者则是和在浙大做兼职教授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合招的一个博士点。 从2001年开始,金庸连续两年未招博士生,直到2003年秋季,才招到首批3名博士生,这在当时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 42岁的卢敦基攻读的是在职博士,他在考入金庸门下前就已经是浙江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作为成名学者重新投考博士,其成本可谓不菲,当时的卢敦基表示,“文化大家,胜于学术名家”,愿意花几年的时间,在先生的指导下好好做博士论文。 硕士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的王剑是曝光度最高的一名学生,曾被多家媒体称为“侠女”、“小师妹”。相比之下,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朱晓征则一向少与外界接触。 就是这三名学生,2003年10月,金庸在故乡嘉兴还对当地媒体表示:“他们都是高材生,非常优秀。”浙大人文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何春晖也证实,金庸曾特别表扬卢敦基学术功底扎实,然而事隔仅一年,金庸的评价就变成了“不够好”。 记者分别联系了这三位博士,希望听取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卢敦基的回应是:“我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对此没有什么想法。” 王剑的回应是:“谢谢你的关心,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采访。” 朱晓征则表示:“查先生辞去博士生导师职务,跟我反抗他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我希望与查先生和解。” 据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透露,金庸虽然是导师,但极少过问学生们的学业,除了带他们参加过“华山论剑”、“南湖论剑”这样的活动外,师生双方一个学期只见一次面,每次聊上几个钟头,而正规的授课则从来没有过。 当记者询问卢敦基这一年从导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时,他笑笑回答:“不好说,呵呵,不好说。” 更令人不解的是,该人士告诉记者,金庸的博士生事前并未从金庸那里获知任何关于他将辞职的消息,而是从网络上看到相关新闻方才知道,过后几天才得到人文学院的正式通知,希望他们考虑更换导师。然而记者从金庸好友、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处获知,早在半年前,金庸本人就打电话告诉他将会辞职;两个月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四学生王在陪同金庸到丽水参加“龙泉问剑”活动时,也听金庸说起过辞职的事。 “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位浙大人文学院的博士生说。 而金庸关于学生“不够好”的说法更是在人文学院的博士生中引起了“公愤”。“你现在出去问,十个学生里面最少有九个都对这句话很气愤。”一位历史系2003级的博士对记者说,“学生都是他亲自招的,就算不好,你可以批评,甚至可以让他通不过论文,怎么也不该这样一走了之,撒手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