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正文
曾经迷茫--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2)

http://y.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20:19 新浪校园

  李清川:您下乡多长时间?

  王树国:下乡两年,当工人三年。

  李清川:那时您多大?

  王树国:下乡的时候我15岁。

  李清川:您刚才讲,下乡时特别茫然,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长吗?有两年吗?

  王树国:(笑)不是茫然两年,只有两三个月。那时对我刺激最大的事情是考大学,我是1973年下乡的,那年高考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出了“白卷英雄”。我就是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但因为我没下过乡,不让我考,因为我父亲是右派,有个规定是子女必须下乡两年。当时我很痛苦,求妈妈到公社报名,感觉到世态炎凉。当时考场就设在我的中学,我和老师说我很想考,那是教过我的老师,很同情我,他把考场的题目给我拿出来,我就在考场外面做,题目很简单,都做出来了。当然后来还是不允许我考,老师也很遗憾。

  那时,我妈妈病得很厉害,我就不想下乡,最后一咬牙还是去了。下乡之后看到老百姓很苦,心态渐渐平和了,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比较迷茫,很快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不平衡的。

  李清川:心理平衡的结果是什么?

  王树国:后来我没干什么粗活,就找了很多书来看,还订了一份报纸,是一年的《北京日报》。我订它是因为上面有一个文艺版,刊登诗歌散文,我下乡实在没事情做,就拿了很多书去看,然后写了很多东西,两年之中没停过。实际上,我上学的时候还没这个习惯,我当时数理化成绩比较好,语文一般,但下乡实在没事情做就写小说,写身边的农民和老百姓。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机会,大港油田招工,我母亲病得很厉害,我母亲说,“你还是走吧,否则没机会了。”我走的时候很痛苦,但我还是去了,因为当工人是我奢望的事情。到了油田我才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突然就得以发挥了,我一直是报社的业余通讯员,经常给报社投稿,后来报社说,这个人文笔还可以,我就调到报社了。考察了三个月,报社说行,就正式做了记者。到组织部办调离手续的时候,组织部的人说,这个人不错,我们正好需要人,就把我留在组织部,一年后才考的大学。

  李清川:下乡经历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王树国:下乡两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社会经验,看到老百姓的生活,他们那种实实在在的感情,对生活的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我记忆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可以享用一辈子。它始终激励着自己,当我不顺利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当年下乡时身边的老百姓,想到那时候的困难,想到现在的机会已经是来之不易的,就不会轻易退却。这不是故意去想,有时候真的是很自然的想到,遇到烦恼和困难的时候,它会自然地把你拉回来,包括我到国外上学时也是,虽然国外的条件很优越,各方面都很发达,但是我一直想着我要回来为祖国效力,这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支撑的力量。

  李清川:就像您说的一样,现在年轻人不可能再有同样的经历,但这又实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大学阶段也是人生很重要的阶段,学校教育中是否应该有针对学生承受能力的内容?是否有必要增加挫折教育呢?

  王树国:不要刻意模仿上一辈的经历,我受苦,我的父辈比我还苦呢,我下乡的时候和他们那时候抗日战争、爬雪山过草地吃的苦没法比。去追求历史的重复不可能,我觉得也没必要,这和时代发展不相符,即使再那样也不一定有那样的效果,整个世界都在变化。

  说心里话,年轻人现在接受的挑战和压力比我们那时候要大的多。大在什么地方?我们那时候不用操心社会对你的挑战,像我下乡,我好好干努力干,领导告诉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做好了,推荐上大学或当工人或提升总归有机会,非常简单,只要你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但现在不行了,现在每一个年轻人在还不具备比较成熟的社会经验时,就已经被社会接纳了。这需要他在不很成熟的心理状态之下面对整个社会,这种磨练是现在的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社会带来的这种压力和挑战是我们那时候所不具备的,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压力比我们大。别看他表面嘻嘻哈哈,好像什么都无所谓,那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实际在心理上他们承受了很大压力,包括高中生考大学,压力很大。我上高中时,一天课上完了学习就结束了,回来之后轻轻松松,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现在年轻人的压力不得了,当然压力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管怎么说,这个社会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大学四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应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这种素质所必备的知识结构。你心理素质好,什么都不怕,但如果你没有能力,到社会上还是一个失败者。当然,你有能力但心理素质特别差,也不会成功。学校传授的是必备的知识结构还有社会知识、心理素质,实际上,我觉得一所好的大学关键在于后者。知识大都一样,全国上千所大学在本科阶段传授的知识差别并不大,但校园文化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同的,好的大学和不好的大学有很大差距。

  李清川:我非常感兴趣,您所指的好的大学应该有什么样的“气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氛围?

  王树国:我觉得,好的大学,国家的重点学校,或者想做国际一流的大学,为学生创造怎样的环境,让学生具备怎样的素质非常关键。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的举止言谈。学生毕业,到社会上就要和人交往,干什么事都要和人打交道,你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是小家子气,还是很开朗;很真诚,还是以情动人,以个人魅力感染人。这不是三两句就能讲出来的,希望学校能给学生营造这种环境。

  还有很多方面,除了书本知识还有对社会整个经济形态、各种社会新闻的关注,包括哲学、自然辩证法、分析科学的方法,这些不一定从书本上得到,学生可以自主地做一些自己的实践。例如北大,北大的环境非常好,大革命时代出来了很多名人,不是北大给学生上课教大家要怎样,是那种文化氛围造就的。它的学生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就不一样,这个学校的学生就忧国忧民,他关注国家的兴亡,这样环境熏陶出来的学生具备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高尚的品格,这是一种人格塑造。我也一直和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讲,不要刻意地让辅导员去管学生,而是要真正下工夫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个氛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