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全国优秀作文选正文
尴尬的南京 南京的尴尬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5:04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作者: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3)班 吕 旸

  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南京的经济不温不火,南京人的性格不刚不柔……

  好个尴尬的南京!

  那么历史上的南京呢?“难京”!谈及南京,就带出“六朝故都”四个字,所谓的“六朝”是诸如宋、齐、梁、陈等不成气候的短命王朝,偏安的朝廷。

  “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时光流转,千年已逝,颓然回首,一回三叹。短暂的东吴,清谈的竹林七贤,盛极一时的王谢世家,秦淮河畔的烟柳繁华,尽成云烟散去。石头城还在,昔日的帝王将相不再;王谢的旧巷还在,春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淮河还在,倾国红颜早已湮没成尘。昔日的雕栏画栋,只余几段残垣破瓦,涂脂抹粉倒开始收门票。

  厚重的历史吗?似乎总是隐忍而屈辱,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崩溃。《后庭花》的歌声中一片升平,粉饰的太平之下是无望的狂欢和欲振乏力。赔着笑,弯着腰,面对英国的坚船利炮,香港就这么拱手让人。没有抵抗,没有战斗,就在那一片的惊恐凝滞当中,南京人被日本鬼子杀了30万。似乎,南京总是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以无限感慨而苍凉的声音诉说着过往,带着三分不由自主的尴尬的乞怜意味。

  其实,南京的历史值得一游,经得住一品再品。可惜,现在多半只展出些假古董。比如十里秦淮,姑且不论河水是不是“异香”扑鼻,色泽“浓艳”,勉强算是真古董的河道是不是依然有“十里”的风光。光说说那两边的房子: 拆了建,建了拆,个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好好的红墙,偏偏给糊弄上一层广告,古不古今不今,人文不人文,经济不经济,实在让人汗颜。而那李香君故居、旧时考场,早就给抹煞了文化价值,狠狠地而恶俗地商业化了一把,无论是香艳还是沧桑都淹没在铜臭里。等你花了钱进去,晃了10分钟就到了出口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狠宰,什么叫做看景不如听景。青砖白墙,吊角飞檐,最显眼的是肯德基,次显眼的是麦当劳,加上路边小贩的坑蒙拐骗,就这么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地把人文怀古之地送入了两难的境地。

  其实,秦淮风景带的遭遇已经算好的了,至少还有具浓妆艳抹的尸首可以哀叹一番,而有些竟变成了文物贩子手里面的砖砖瓦瓦,死无全尸。1994年明代著名学者焦竑的藏书楼万轴稷竟被拆除了!这座至今已经400多年的老房子被拆除的理由仅仅是盖工棚顺着老宅的高墙搭建,就可以少砌一面墙。这可是南京市1992年才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居然说拆就拆,眼睛都不眨一下。这几年南京文物保护单位被毁的太多,以致许多南京人对到处可见的“拆”字习以为常。仅2001年5月,就发生过多起类似事件: 总统府前的大照壁部分被毁;陶澍、林则徐二公祠被完全拆毁。前者是1982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是1992年公布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已见诸报端,而未被发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对于缺乏文化传统的新兴城市,大建高楼广厦不失为城市建设的良策。但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建设就成了大问题。有不少人,尤其是某些手里有权的人,认为历史文化是个包袱,没有它们就可以大干快上,白纸上画画,来得痛快。结果自然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敢大动,忍不住时就小动;省级的根据需要,想动就动;市级的就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灭了也就灭了,就是地方法规定不能动的也照动不误。

  再看南京的近邻上海,那也是一个有不少珍贵建筑遗产的老城。但上海就颇有远见地采取了开发新区改造老城的方法,有了更多回旋余地,较好地解决了传承与发展矛盾。而南京跟北京一样,城市建设至今仍没跳出新城与古城同心、同轴的规划模式。不仅原有的传统古城结构惨遭破坏,而且新的城市形象也无从生根。

  比较南北三城的风貌,可以看出: 北京显露出的是残存的帝王之气,就那么一点明清王朝皇城脚下的王气;上海给人的印象是洋气,传统与西方文化被迫融合后冷漠的洋气;南京到处体现的是土气,曾经拥有过辉煌的王气,细如游丝,若断若续,演变为不绝如缕的现代土气。

  看看南京的各大路口,很快就能发现,三岔路口就有三座高楼把守,十字路口就有四座高楼分据,虎视眈眈偏又笨头笨脑,火柴盒子式的整齐与刻板。城市空地急遽消失。连五台山体育场正门两侧的空地也被卖给开发商,准备建住宅。幸好,还算清醒的江苏省政府出面干预,市政府只得掏钱把那两块地再买回来,建个市民广场。围歼莫愁湖早已大功告成,现在开发商们又开始分食琵琶湖这块肥肉。而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明确规定:“紫金山环陵路以内不再增加与风景区无关的建筑,山南坡尤其应从严控制。”琵琶湖位于紫金山南坡,环陵路以内,显然属于禁地。开发商对城市整体规划、总体景观毫无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众多的高楼中“脱颖而出”,以便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紫金山被扣上了个水泥帽,阅江楼对面鬼头鬼脑地长出了什么名人宫。无非一切向钱看罢了。

  建筑的美来源于地方文脉,反过来又对地方文脉予以诠释。南京的某些只看得见眼前的当权者居然无视南京文化的积淀,轻轻松松地放过了规划的环节,照着美国过时又缺少人文精神的高楼大厦,大盖特盖,连文物也拆之而后快。而他们还为这种“政绩”洋洋自得,叫嚣着要把南京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没有经过认真规划的南京以摊大饼的规模,一圈一圈地往外摊,摊出越来越多的高楼,摊出越来越多的人口,恐怕要摊出个国际化大县城吧。

  比如说南京掀起了建市民广场的热潮。可惜啊,花了大把的钞票铺种的进口草皮娇贵得只能观赏不能踏,既不能遮荫,浇灌起来又费水,远远不及树木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但草皮的绿化效果是立竿见影,而树种了要十年才有三分的风情。现在当官的政绩想要体现得快,自然铺草是大大的好。可是南京冬冷夏热,市民广场成了夏季大晒场,冬季大风场,超人才待得住的试炼场。以草坪为特征的市民广场和粗糙的过街天桥一样,都是首长工程的产物,绝不是精心设计的结果。这样的工程在南京比比皆是。

  南京原有清溪、秦淮河、金川河等众多纵横交错的水系,犹如一座城市的血管,无可取代。但是近年来,众多河道填的填,埋的埋。剩下一摊一摊的死水,只能靠人工排干。其实池塘除了风月之外,还有调节水资源的作用。现在可好,一到下雨,被人掐住血管的南京城立马中风,到处淹水,多年如此,难以根治。不知那些天天有专车接送的高官可知南京市民雨天出行的尴尬呢?

  曾经,南京的马路全国最宽,林阴道全国最美。现在马路比南京宽的不知道有多少了,至于路旁的梧桐也无端地阵亡了不少,而南边引进的樟树在南京分明的四季里苦苦挣扎,总是小小的一株,无力遮荫。南京变得沉默了。什么盛大节日,重要活动,南京都凑不上一份。只有香港回归时给了南京几个镜头,那还是由于当初的《南京条约》,展露的还是伤口。而南京似乎不甘于沉默,什么“三城会”、什么“六艺节”、什么“梅花节”每次都是大动作,可响应声似乎很小。每次只在《新闻联播》时给两秒的播报,《出行参考》里偶尔提提禄口机场。更多的时候,还是沉默,持续尴尬而无奈。

  南京的种种尴尬久了,也就惯了,再尴尬得久些,意然有些文化的意味。似乎忍耐已经成了南京人的美德,城市里弥漫着慵懒而盲目的味道,却又渐渐酝酿出自哀自怜的温情气氛,竟被称为适合养老的地方。一个尴尬的评论,也许适合这样一个尴尬的城市。

  简评:

  以“尴尬”概括南京,可谓准确,文章以饱含激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南京建设的深刻思考。

  (谢嗣极 荐评)

  (编辑:小语)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特别看点:
·男生女生大不同(图)
·大学情侣们的第一次
·10位女生情感口述
·2004校园心理关键词
·04最受关注校园女生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