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大学周刊正文
形象被妖魔化 民工什么时候成了一个贬义词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7:59 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曾几何时,民工已变成了一个暧昧的词儿。“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卖淫、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讹诈、偷窥、械斗、口吐秽言、获救、赤裸上身、逃逸、不可救药、素质低下、馋嘴、呼吁关怀、关爱民工、手脚不净……”成为媒体报道中的描述民工形象的常用语。

  可悲的是,媒体捏造的民工形象已在公众中扎根发芽。笔者惊奇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关于农民、民工话题的街谈巷议的话语体系中,民工已是“艰辛、勤劳、卑下、非理性、低人一等”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由于教育程度、文化程度、家庭教育等原因的影响,进城打工的农民身上存在着许多城里人看不惯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但是,这些习惯却是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是社会赋予,是城乡二元格局对立形成的,而不是他个人赋予他的“个人文化”。社会要现代化,农村要城镇化,民工要随乡入俗,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要废除。在此过程,城里人、新闻媒体应帮助民工、教育民工养成现代大都市所需要的生活习惯,而不应该嘲笑、丑化他们原有的适应田园生活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城市和乡村间制造新的城乡文化二元对立格局。

  我们中的许多人,是不太把民工们的感受当回事的,甚至在一部分人的概念中,似乎觉得民工是一群可以承受无限的重负而工作、可以忍受任何恶劣的条件而生活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我们看到一栋栋高楼不断拔地而起,看到一群群民工蒙着一身尘土在工地上忙碌。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一下他们是在哪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活,他们到底有什么思想感情。似乎他们既然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熬了过来,就可以甚至应该继续在这样的条件下熬下去。

  但是如果走近他们,哪怕只是浅浅地聊上几句,他们的劳累、他们的愁苦、他们的自尊、他们的不平,就会那么强烈地呈现出来。社会的不公、命运的不幸,让他们不得不承受超负荷的劳动、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生活条件的恶劣无知无觉甚至乐在其中,他们强烈希望改变境遇的愿望,理应得到社会的善意的回应。

发表评论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