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成为微型官场 学生组织为何如此污浊(3)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 11:53 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
贪污和隐匿费用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大学生经营意识的提高,高校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公司的赞助或参与。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作为组织者的学生干部,贪污以及从中牟私利的行为已经有了明显抬头的趋势。 “很少有明白账!”曾经是北京某大学校学生会“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的张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学生会在财务管理上制订了林林总总的条例,但这看似表面“波澜不惊”的账目,私底下却是“波涛汹涌”。张越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赞助费和学校给发的活动费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干部的个人腰包。比如与赞助商商定的活动赞助金额是3000元,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如场地费之类的费用都可以通过这些干部在学生会中进行“运作”予以减免。比如赞助金额为3000元,而免掉1000元的场地等费用后,就出现了1000元的差额。 “而且这种做法是无法可查的。”张越表示,因为学生会不是法人实体,所以赞助公司不可能从学生那里拿到正式的发票,最多由当事人打张“白条”收据了事。 同样,学生会每个部门的资金都要以发票或收据为凭。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一些文具店、打印店会应学生干部要求帮忙开些“印刷费200元”、“制作宣传条幅500元”这类子虚乌有的“收据”,这样的差额便顺理成章地流进了学生会干部的小金库。 “其实大家还不敢将钱完全揣进自己的包。”至于这笔差额的去向,张越表示这笔钱一般有以下几种花费方式:一是用个人名义请相关的学生会干部大家一起外出消费,相互进行所谓的“感情”沟通。其次,将这笔费用向学校相关的管理老师进行“公关”。还有就是用于以后的“竞选”费用。更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有些学生干部靠这些手段解决了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