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正文
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续:贫困有时是成功催化剂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8:38 新京报

  ■对话动机

  由本报及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助贫寒学子回家过年”活动昨日期满5天,引起各界关注。昨日著名作家莫言捐献500元委托本报交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希望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回家过年。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莫言亲身经历了60年代的三年饥荒,自言曾受贫困的困扰二十年。莫言如何理解贫困?如何看待当代的贫困生?记者昨日专访了莫言。

  ■对话人物

  莫言,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代即遭遇50年代末期农村社会普遍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1976年2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81年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此后蜚声中国文坛。


作家莫言寄言贫困生,贫困有时是成功的催化剂。本报记者陈杰摄

  贫困的体验令我至今心有余悸

  新京报:您对贫困经历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莫言:对我来说,谈富贵很困难,但是谈贫困很容易。我出生于50年代,那个时代出生的人没有“贫困”经验的非常少。三年饥荒里中国农村贫困到何种程度,即使贫困的大学生、中学生也无法想象。每当提起这种与死亡形影相随的贫困我就心有余悸。

  新京报:这种对于贫困的极端体验对你现在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莫言:现在让我特别痛心的是,在城市里甚至是乡村里,宴席上简直就是酒山如海,铺张浪费的程度令人发指。所以我一般不想去聚会吃饭,到了那里就老想多吃一点,怕被扔掉浪费。你想,这些被暴殄的食物用来支援贫困的大学生多好呀。

  新京报:你经历了多长贫困时期?如果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你会如何选择?

  莫言: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宁愿选择丰衣足食的童年生活。

  新京报:贫困实际上也影响了你的生活道路?

  莫言: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我最后成为作家的原因吧。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