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资讯前沿中国大学到底有什么问题正文
大学有问题系列讨论之三:说一流谁是一流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6:18 新浪校园

  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像着了魔一般,将“一流”、“先进”等等词汇,屡屡与学校、学科、成果、师资、学生等搭配使用。“一流”、“先进”可谓俯拾皆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中,少不了“一流”;学校的报告中,肯定有“一流”;科技成果的鉴定,更是“一流”们聚会开PARTY的地方……以下文字节选自熊丙奇撰写的《大学有问题》一书。新浪校园频道将陆续节选书中内容推出“大学有问题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说一流,谁是一流?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用“一流”壮胆。“不提一流反映不出气魄”,这是管理者的想法。某高校一位管理者说:“其实对于一流,我们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概念。但是,在发展目标中,如果不提一流,对上,领导认为没有前进的气魄和胆量,看不出发展的朝气;对下,我们也认为难以鼓舞士气。从长远的发展来说,提一流绝对不会错,我们就是要争取发展,争取做到最好。说到一流,其实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可以是世界一流,可以是中国一流,还可以是省市一流、地区一流。因此有的人提一流时,是不加地域定语的。”“一流”成为了文字游戏,也显示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用“一流”标榜。“不说一流反映不出水平”,这是科研工作者和鉴定人员的“共识”。鉴定、评审在教育界可谓无处不在,已经成为学术管理的“尚方宝剑”。在当前的科学研究成果鉴定中,“一流”是一个被“滥用”的词儿。很多科研成果,都被“确认”为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而究竟什么是国际一流水准,并非每一个鉴定委员会的专家都十分清楚。只需想想,如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准,那么应该有在国际公认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吧?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市场的认同吧?而在没有高水平文章发表、没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之所以大家敢于进行“一流”鉴定,原因在于:一是鉴定专家们都在这么做,形成一种风气乃至惯例;二是科研人员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会因为谁曾经被鉴定为“一流”而对其另眼相看;三是即便对鉴定结果心存怀疑,也很少有人去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探究之事。如果专家明知道科研成果不具备国际水准而鉴定其具有国际水准,这是风气不正;如果专家将由几篇无足轻重的论文和报告堆砌起来的成果称为国际“一流”,而且深信不疑,那便是“坐井观天”了,这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低水平重复。

  用“一流”讨好。“不谈一流显示不出眼界”,这是参加各种讨论座谈时与会者的“表现”。用一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这无疑是好事,可实际情况却是用“一流”来一番作秀,发表一通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我们的教师有不少曾经在国外呆过,对国外的教育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是感性而且不全面的,有的甚至是一鳞半爪,如同瞎子摸象。大家均认为自己了解的是一流大学的全貌。只知道英国大学的教授有规定的人数限制,聘任很严格,而不知道美国只要条件达到,教授没有人数限制,不少院系几乎全是教授。另外一些人对一流大学的认知,则来源于某个座谈会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报纸上的某些报道。高校的领导,本应该熟谙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规律,要有办教育的思想,但相当的高校领导对教育规律并不了解,他们凭着对高等教育很少的了解就进行管理工作。教学科研人员,本应该对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有最深的认识,可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科研人员不是从学科第一线去寻找前沿课题,而是从媒体上挖掘科研炒作线索,即便如此,他们还以专家、内行的姿态大谈着“一流”。这种“华而不实”的浮夸作风对教育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崇尚标志性工程的社会,大学也十分“时尚”。超导来了,大家搞超导;纳米来了,大家搞纳米;基因来了,大家搞基因;软件来了,大家搞软件;数字电视火了,大家研究数字电子……某高校副校长说,全国至少有20所高校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学科,这有必要吗?很多人的“信条”是,要做就做世界一流。领导听了当然很开心,可这样做是否有必要,自己是否有这种能力,似乎反倒无足轻重。在科技发展上,我们以“国际化”为航标,几乎全部靠的是引进,而且以引进为荣,结果我们的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少之又少,我们的教授所做的就是跟踪、消化吸收别人的成果。看看我们引进的技术,有相当部分,是被别人淘汰下来的。笔者曾经对我国兴起的“大跃进”之风感到不可思议,一亩地怎能产出一万斤粮食,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明白?那时的人们怎么那么傻?而面对现实,却让我懂得了“大跃进”不仅存在过,而且正在出现新的苗头。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时兴定指标,论文完成多少篇,专利申请多少项,经费搞到多少万,著名教授引进多少位,等等等等。为了完成指标,几乎所有的办法都想了出来。还有的人胆子大,明知道完不成指标,却把指标定得很高,而越是这样,越讨领导喜欢。有一位教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说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素描课时间压缩一半,领导们一致表扬他敢于创新,而所有的同行教师都感到难以理解,素描课讲的是技法,技法需要时间训练,怎能压缩如此之多呢?还有的学校,想对某些学科实行跨越式发展,怎么发展呢?将其他高校一支重点学科队伍整体引进!其实谁都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和土壤对学术的发展十分重要,违背教育的规律去发展教育,最终会受到惩罚。

大学有问题系列话题之一:谁在给大学生上课?

大学有问题系列话题之二:硕士博士 想说爱你不容易

  (编辑:稻草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私语:同学讲荤段子
·网恋为何如此迷人
·校园光棍一起来脱光
·清纯女生写真(组图)
·大学生不懂得感恩?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