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青春校园 > 正文
“大学语文”教师在边缘化 适合的教材少之又少

http://y.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0:49 中国青年报

  “大学语文”教师在边缘化适合的教材少之又少

  一位教师这样抱怨:教“大学语文”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享受“同等待遇”。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语文教师很难找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总体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雨辉所在的学校,“大学语文”的任课教师包括她本人就只有两名。“我们学校算不错啦,至少还配备了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有的学校干脆已经取消了‘大学语文’,要么就是别的老师兼职授课。”雨辉说。

  江辉也坦承,自己留校3年教“大学语文”,是赶上了就上,赶不上就不上。这学期还教授“大学语文”,但下一个学期就可能不再上该课。

  “大学语文”成为选修课后,老师的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文学赏析、诗词阅读这样的课程都需要费时费心地做大量课前准备,才能把一堂课上得生动传神;而且由于选修对老师的课时量要求与必修课不一致,比如雨辉所在的学校,学校要求每学年必须完成256个学时,老师要用选修课时来冲抵工作量,每学期都上得非常累。

  雨辉不止一次考虑过再引进一些中文博士来讲授“大学语文”,但工作量却没法算。每年256学时的硬指标,现有的老师疲于奔命都完成不了,新来的老师怎么保证饭碗?所以,尽管有很好的想法,尽管理工科院校更需要“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课也更需要多元化,但就是不敢再进新老师了。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雨辉不得不放弃自己一直进行的学术研究,因为实在没时间。现在她每年要带3门课,一门课是192学时,要上满这些学时才能去搞研究。但教学既花时间又特别累,只好占用搞研究的时间。雨辉也知道,自己要获得社会的承认只能靠学术上的地位,而不是“大学语文”老师的称号。她很无奈地说,每次出去开会,说自己是“大学语文”老师从来都不会引起重视。她告诉记者,现在还是想上好每一节课,因为她不忍心让学生失望。

  雨辉说,尽管现在“大学语文”教材种类不少,但适合学生的还是很难找。所以除了一本基础教材之外,更多的是老师自己编写教材。

  另外,现有教材中还是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很多篇目都是学生在中学学过的。虽然这些经典文章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重新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整体面貌还是不受学生欢迎,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的心理。此外,“大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选择也不成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