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谈买车买房 我是同学中最好的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0:17 中国青年报 |
罗洪富 2001届蔬菜专业 【再回首】 只要不谈买车买房,说农业技术,就敢说自己是班里同学中最好的 【大时代】 赚钱和当官的话题相当集中,大学生在城市里找份工作不是难事 毕业时,罗洪富班里其他24名同学都选择了城市,只有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高镇,干起了农艺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 2001年的大学毕业生仅有115万名,没赶上就业困局,在城市里找份工作不是难事。罗洪富毕业时,他们专业还包分配,本科生怎么也能分到县城里。尽管国家也提倡下基层,但愿下基层的大学生非常少。“我是布依族,我都不回家乡帮助穷苦的老乡,还会有谁愿意去?”毕业前,在赚钱和当官的话题很集中的年代,他想回去种地。 2002年春节,罗富洪在家乡租了8分地开始经营自己的示范园,把好的蔬菜和果树种子推荐给当地农民。村里人经常来他的示范园,甚至有人趁他不在偷蔬菜回去学种。一次罗洪富到一个村讲课,来的农民把教室都挤满了。每年,罗洪富都会白送1000多元的种子给农民。村里以前种的番茄是以色列的品种,1.5亩产值5000元,改种了罗洪富推荐的品种后,1.5亩产值达到了1.8万元。 这让他感到很满足。 同班同学中不少都改了行,做生意、当警察的都有。去年的同学聚会让罗富洪很受刺激,同学中当官的已经有些地位,做生意的也发了财。“这些我插不上嘴,”那天,罗洪富动摇了,答应同学回去交代一下工作就回北京寻找发展机会。 真的回到家乡,还是舍不得。天色黑了的时候,和老农们一起坐在田埂上抽烟,罗洪富有时候会遥想起北京的繁华。他的信念是,我们从这里起步,一代人,再一代人,坚持不懈下去,我们这里也一定会迎来像北京那样繁荣富足的生活。 罗洪富说,只要聊农业技术,他敢说自己是班里同学中最好的,因为比别的同学拥有多得多的实践经验。 王兴 2005届土地管理专业 【再回首】 尽管城市发达工资高些,但我更珍惜自己的知识在基层受到倚重 【大时代】 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爆发,国家政策引导毕业生去基层就业 9月14日,王兴忙碌的一天。工作刚刚上手,既要给领导写文件,又要到基层去调查,忙得连接受采访说句话的时间都紧张。 王兴是中国农业大学今届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之一。 3个月前,北京的大多数毕业生都纠缠于是否拿到留京户口指标,是否去了好单位、大企业,是否获得了高薪这样的问题。王兴一个人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他要度过一年的时间,然后回北京继续读研。 王兴的印象里,农大的很多教授、学生,几乎每天都在讨论着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而多少年来,他的很多学长,也选择了去基层就业。这对他有很大影响。 但此时的环境,与N年前学长们靠热情和奉献精神奔赴基层时已有很大改变:作 公务员、进外企、出国留学……自由选择空前多元地摆在每个人面前;大学扩招,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压在了大学毕业生肩上。与此同时,“到基层去!”这样的召唤响遍全国,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风向。王兴所在班级有50多人,很多都报名想加入志愿者,最后只有两个人得到了这个机会。类似的争夺在全国许多高校展开。“抢破了头”,一名大四学生如是评价。 志愿服务期满能够获得读研的机会,是大家争相报名的原因之一。国家政策有意引导大学生下基层,种种鼓励和实惠开始展现出吸引力。 王兴对农村的最深刻记忆,源自他2002年到四川一个彝族自治县做社会调查的经历。那里的贫穷让他至今难忘。“我真的很想为农民做些事情。”他说。 这次考察还有一件事打动了他。这个县当年分来3个大学生,受到了十分高的礼遇,一切工作县里都全力支持。“越是贫穷的地方,对人才的渴求越让人感动。” 工作了几个月的王兴目前已经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所受到的倚重。严格意义上说,因为有一年的服务期限,王兴还没有真正在基层“扎根”,未来的路上,多种可能性在他面前展开。这是他和他的同辈所属时代的幸运。(作者:李健 董伟 张伟 吴珊 李松涛) 本报从即日起开展“就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大讨论,中青在线(www.cyol.net)、新浪网(www.sina.com.cn)同步推出专题。欢迎各界人士特别是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和有志于去基层的大学生就这一话题发表见解、感受。电子邮箱:tebie@cyd.net.cn。传真:010—64098214。来信请寄: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综合新闻部,邮编:100702。稿件请注明“就业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大讨论。 【我来说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