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闹剧何时休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0:17 新华网 |
网络闹剧何时休? 对于“后舍男生”在高校中掀起的“冲击波”,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推崇个性的年代,在厌倦了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女后,大学生们急需一个具备独特气质的新偶像的出现。“后舍男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颠覆传统校园文化的代名词。 “后舍男生”男生另类演绎各种流行歌曲 华南农业大学心理咨询师金艺花认为,网络另类偶像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很多人认可他们敢作敢当的勇气,勇于把自己展现给世人,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亮出自己,因此对这种敢作敢为的行为予以认同。 “这种表演是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新创意,但不正面引导,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沈亚生提醒学生,“后舍男生”是一种已经被异化了的情绪表达,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由“文化狂欢”变成“文化癫狂”。广东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智彪指出, 网络另类偶像通过离奇古怪的行为,给人以惊奇感而出名,这是现代社会急躁,急功近利心理的表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精英,不应该降格追求崇拜这类偶像。 潘智彪说,这种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审美上,而是与理想、信仰、追求等相联系。信仰背负着社会责任感、历史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真正追求,随着年轻人心中信仰的淡薄,缺乏信仰的一代不知道什么东西最能体现人生价值,不知道该去追求、崇拜什么,是迷失的一代。象“ 芙蓉姐姐”、“后舍男生”等另类偶像,实际上使那种没有高远理想的人找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高校应该通过加强审美观教育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暨南大学的一位老师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追逐自己偶像的权利,学生们也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法规。但现在的一个趋势是,谁更“丑”,谁更出名。“如果这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大家拼命搞丑自己搏‘出位’,那就不是一场游戏,而更象是一场闹剧了。他呼吁:“社会舆论对年轻人的正确导向不应该缺失,闹剧应休矣!”(记者 赖少芬 实习生 王锦花 卢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