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就业的路为何越走越窄正文
4个种田大学生: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区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04 南方都市报

  成就 “农业科技示范区”

  8月24日,记者贸然到访,只见到了汤文辉。因为负责生产,他是待在大棚里时间最多的一个。阿辉递给男记者一根本地产的红梅烟。他穿着粗线条T恤和浅色裤子,虽然常住在田边还常有些农活,身上的衣服却很干净。

  2004年秋天,就在阿球离开不久后,大学生们向英德市科技局递交的农业科技项目计划终于获准通过。为了鼓励农村科技创业,几个月后,英德市借给三个人20万元钱,规定在3年内还清。用这笔钱,杨学成等人离开了蓢新,来到了同属望埠镇的庵山村,建成了20亩示范农业区,同时发动农户种植苦瓜。

  吸收了蓢新飓风灾害的经验教训,现在全部改用钢铁搭竹木结构的大棚遮盖。田边地头上,是英德科技局今年才树立起的牌子,“农业科技示范区”。

  现在田里的活儿主要是阿辉和请来的两个工人在干,忙时还会有附近农民来打短工帮忙。下午,阿辉在田里不停地指点工人干活。大棚里种着苦瓜、西瓜、甜瓜等,每一种都是品种丰富。单苦瓜就有两个品种:比较普通便宜的油瓜和原产江门的大丁苦瓜。后者据说是香港人的最爱,在东莞、深圳等地也非常畅销,一斤可以卖到2元多。

  三个大学生是有所分工的。在大学里就热衷于在外兼职的阿成负责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大学里物理成绩考过96分的阿矿负责搭建大棚和设施完善;而略有些腼腆的阿辉,就负责大棚里的具体生产。

  他们现在的运作模式类似于“公司+农户”。阿成说,以后要做的不单单是收购农民的产品,也包括试种、挑选出最适合当地气候的农业品种,提供给农民,并同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这样的想法,已经在大丁苦瓜的种植上得到了体现。大丁苦瓜是原产江门的苦瓜品种,味道清爽,卖价很高。阿成把种子先赊给农民,到7-8月,农民会把收获的苦瓜卖给阿成。现在和阿成签订了协议的农户,分布在英德望埠、沙口、云岭三个镇,一共达到了100来户,平均1户有1亩,每亩大概有6000斤左右的收成。收获时节,这样的收购大概每隔3天会进行一次。阿成租了一辆大货车,把苦瓜卖到东莞和深圳,有的通过更大的供货商运到了香港。

  大丁苦瓜比起精品小西瓜,种植难度较小,农户经过技术指导,一般能达到出货要求。阿成认为,自己在农村也提供技术支持和其他服务,已经与当地农民建立起了诚信,这是不小的财富。

  困惑 城里人还是村里人?

  最近,《七剑》和《头文字D》一有影碟出,阿辉就骑10来分钟

摩托车,到镇上租碟来看。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在村里镇守时间最长的阿辉常常会问到对于外面发生的事情的看法,虽然工作生活都在农村,阿辉却很关心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局势,也很关心最近流行全国的“

超级女声”,他比较喜欢周笔畅。

  阿辉真实地感受到,他现在还是没能完全适应乡村里的生活。他们所在的庵山村有2000多村民,分成几个自然村,每天,他和村里人的交流,仅止于“瓜种的好啊”一类的寒暄,而城里的朋友往来也不方便。阿辉觉得,他现在已经很少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交往,“除了两个老朋友,没有什么能说得上话的人了。”

  和阿辉不同,阿成小时候在海边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的种种艰苦早有准备,加上现在负责市场,在外面跑的机会多,村里人碰到,也会很亲切地叫他小杨。所以,阿成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现在的农村生活。

  “那你觉得自己应该是村里人还是城里人呢?”对此,阿成有些犹豫。从户口上说,他的户口还在老家茂名电白农村,该算村里人;从社会交往的角度,阿成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并能与他们沟通,也该算是个村里人;但如果从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角度,阿成又觉得自己像个城里人。“总之,觉得自己有点不伦不类。”阿成说。

  但如果4年前问阿成相同的问题,他或许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是城里人。

  2000年毕业后,阿成去东莞一家农业公司工作,参加了海南的一个大棚蔬菜项目,很得老板器重。同在毕业后的第一年,阿辉去了广州汇丰银行的后勤公司,做一些资料文件处理工作;蔡志矿在深圳一家医疗仪器公司做销售;林振球去了一家广告公司。

  2000年前,他们4人同在广东省仲恺农学院学现代农业技术与工厂化生产。在只有30来个人的班里,4个人是最好的朋友。

  大学二年级时,阿成已经把推销贺年卡等校园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还在外与人合作搞室内蘑菇栽培。阿成把想办农产品企业的想法告诉了三个好朋友,大家一拍即合,打算毕业后一起去农村种田办农业公司。

  2001年,阿成结束了在海南的项目后,感到创业时机已经成熟,而汤、蔡、林三人对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并不满意,4个人就一起辞掉工作,离开了城市。

  他们的创业,始于2001年英德望埠镇下塘村的10多亩田地。当时各方筹集了5万多元,种的是精品小西瓜,属于试验性质,规模并不大,这10多亩农田被这几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称为“设施农业”。

相关链接:中青报-新浪校园话题讨论--关注大学生基层就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