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文学盛宴还是写作秀场 不容忽视的80后写作(5)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09:58 北京青年报

  “80后”写作分析

  ■张扬个性与经验重复

  ■驰骋想象与呓语虚幻

  ■“秋意太浓”

  杨匡汉

  “80后”写作带有明显的特点:

  1.对说教、绝对化理念不满意、进而讽刺;

  2.对多元文化价值向往;

  3.对生存状态坦然表达;

  4.对节奏、语感迷恋、喜欢;

  5.对个性文字张扬。

  “80后”写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生命体验、人生经验匮乏;其次在思想资源上还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从四书五经中汲取;此外网上文章有很多垃圾语言,这样下去,汉语语言优势会慢慢丢失。

  陈福民

  “80后”表达的东西有时超出我们意料之外,但总感觉,他们还“没着陆”,没有与外界、与这个世界有效地沟通、联系。其作品都是以“我”为主要叙述主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会用第三人称“他”写作的,不是好作家。即使作为一种能力训练,自己也不能仅仅作为叙述主体,而应该是叙述对象与叙述主体有所剥离。

  “80后”是讲个性化的一代人,但是看过一本合集之后发现,其中的经验基本都是彼此重复,听到的只是一个声音。作为研究者我注意到,这些作品中有一些基本场景、物象,譬如QQ、马爹利、蓝调、圣斗士、碟等等。如果说这就是你们的真实生活,那么由这些构成一部好小说是不够的,还没有有效地打开你们与复杂深邃世界的通道。“低龄化”写作并不必然产生好作品,但也并不必然产生垃圾。以“80后”非常的才气和对生活的敏感,可以写出更好的作品。

  徐妍

  “80后”虽然多以“新概念”为起始,但也混杂着代际关系。混杂,并非意味着“80后”写作的个性化,而是指“80后”写作常常背叛自己的初衷。即“80后”一方面是现行教育体制下被迫作出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又以不同方式陷入模式化的写作:有冲击力的语言;离奇的情节;小资的情调;冷漠的姿态。

  “80后”写作,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表达“表达”,对“80后”而言,这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欲望。表达,是“80后”写作的本质。他们因表达的欲望而成为另类代言人,这是“80后”写作从文化意义上存在的理由。但是,“80后”对于现代汉语体系中的文学、作家所应承担的却拒绝,这也是令人隐忧的地方。

  谭五昌

  阅读“80后”作品,最大特点是张扬个性,以“酷”为流行,但是应该警惕这种个性化写作中的虚假成分。譬如幽默,看一两篇有意思,多了便审美疲劳。而且其中的语言模式化,总是“你丫、我丫”,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与创造性被抹平。“80后”作者中有的才十五六岁,但作品中显露出的智慧与深刻,过于成熟,有造作成分。作为青春写作,无论如何也应该有天真烂漫的气息,写得那么深沉,我为什么读你,不去读鲁迅、托尔斯泰?所以我认为,“80后”要找准自己的文学定位。

  曹文轩

  我对他们的写作也有过微辞。主要集中在一点:秋意太重。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一落笔,就满纸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很仇恨,一副受了莫大灾难与折磨的样子,仿佛这个世界丢弃了他。话说得太满,不留余地,太尖刻,少宽容。情绪低沉落寞,爱将问题搞大,爱摆破罐子破摔的姿态,爱作出哀怨的神情,甚至爱给人一副充满敌意的形象。我就很怀疑,他们的这番浓重的秋意与敌意,究竟有多大的真实性。是故意做出来的,还是对自己的曲折与不幸太夸张了?是觉得这样一种样子很时尚很迷人,还是觉得沉浸于这样一种感觉很有快意?

  少年,是人一生的春季。在这样一个季节里,就当有梦想,有热情,有纯真的情感与向上的思想。过早地就将自己置入秋季甚至是冬季,是有悖自然的。身处少年时代,其实人生的大痛苦还尚未到来,痛苦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在注意到他们的痛苦时,社会———如果是一个健康、有远见的社会,更应强调的是对痛苦的态度与认识。

  路文彬

  “80后”作品,大都缺失历史的厚度感,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作品没热度,难以提供现实的启示。文学失去人文关怀,便失去价值、意义。可是很多“80后”作品中,现实悬空、历史悬空,他(她)们会为手机里喂养的小鸡死去而痛哭流涕,却对马路上的车祸无动于衷。他们的文字富有灵性,语言极具“陌生化”效果,譬如“爱她,爱得一败涂地”。他们张扬想象力,但过分之处则变成了呓语、幻觉,缺乏节制;他们往往通过想象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但这却是一种残酷的想象。“秋意过浓”,也许是他们“青春期”内心苦闷、茫然的真实反应,但过于自恋,就是病态。

“80后”的反省

  徐超

  “80后”这一代人都比较狂妄,被人称为作家、写手,其实很烦,我称自己是文化工作者。现在“90后”已经势不可挡地成长起来了,“80后”就应该有稳重感、成熟感,做出榜样来。“80后”这些人太关注自我,所以写不了史诗性作品,写来写去,老是学校里那点破事儿。写畅销书是进不了文学史的,“80后”里面谁能沉淀下来,谁能从这个格局里背叛出去,谁倒可能成功。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80后”的确有人出名挣大钱了,出名是好事,但也不要急功近利,要水到渠成。文学艺术与市场毕竟是两回事。

  (编辑:稻草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私语:同学讲荤段子
·最后防线的诱惑(图)
·一流大学不靠建高楼
·奖学金怎么花谁做主
·韩国小说为何这么火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