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中国大学到底有什么问题正文
刘西拉:认真解决高等院校青年师资稳定问题

http://y.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10:24 新浪校园

  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他本科的时候曾经是全国优秀班集体标兵的班长,最近写信问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统计,究竟我国有多少优秀的人才是留在高校里面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站在大学讲台上给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老师们,究竟在中国的精英金字塔上处于什么地位呢?或者说,真正优秀的精英占多大的比例呢?”这个问话,让我不寒而栗、无言以对。我1985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立志从事教育工作,就是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有朝一日超过美国。我尽了相当大的努力,把我的优秀的毕业研究生动员到高等教育战线上和我们一起奋斗,但是成功率低于50%。出乎我意料的是:一些非常有才干的年轻老师在和我促膝谈心时,当谈到他们面对的“生存与发展”的处境时,常常掉下眼泪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他们都是优秀的一批,都是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的一批,但是他们反映的实际处境又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就在于,我们大家都在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的时候,在接二连三地下达各种指标任务、在没完没了地上报各种“政绩”“闪光点”的时候,我们究竟真正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培养我们的年轻师资队伍,去认真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难处?这类工作是不能靠一般号召、调查问卷的,这类工作是不可能立即见到什么成果的。它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去一个一个人地把他们激活。这种工作又确实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事业关键的关键。如果对这个工作我们不是全力以赴,那我们整天在忙什么呢?

  让我们从年轻教师的角度看看目前在国内高等学校从事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的实际环境。

  先谈“生存”问题。一个从国内拿到学位的博士青年教师如果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算在一些国内一流的大学里任教,如果他们过去没有挣钱的机会,手中也没有什么积蓄,仅靠发到手中的工资和一点奖金,能够维持生存吗?像上海目前的这种房价,买房子,难上加难;像上海目前的这种花销,谈恋爱,手中紧巴巴的。每月的收入,除了对付租单身宿舍的租金和吃饭,去掉一切应酬活动,这样省下的钱仍屈指可数。为了生存,他们不能不考虑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找其他的生活来源。

  为此,大多数有着这种背景的年轻教师,没有条件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最多是“凭着良心”把教学科研维持在过得去的水平上,其他的时间必须用来想方设法挣钱。这些年轻人如果结了婚、有了孩子,问题会更复杂,矛盾会更尖锐。久而久之,外部的巨大压力会反映到家庭中,后果不堪设想。这几年,国家对学校有较多的投入。大家可以看到,学校在校园的建设上投入很大。各层领导们在自己办公室的装修上也变得很能花钱,甚至在不同的校区都有多处装饰不错的办公室。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年轻教师的居住环境上多一些投入,为什么不能把年轻教师的孩子学习环境改善一些,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呢?我们常常一提年轻教师就说那些在国外工作过、有一些积蓄的,或者那些一直在“橱窗”里、工资是其他4~5倍的个别情况,而实际上他们并不代表我们年轻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再谈“发展”问题。对于年轻人最期望的是要求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自己诚实努力的成果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看看现在到处搞的“梯队”建设:一个个僵死的“山头”、一个个孤立的“团队”。“梯队”的“权威”不管他是否真有这个能力,多是行政认可的。年轻人一进入这个“梯队”,就被固定在第二、第三层次。争取项目,要靠“梯队”的“权威”,不管他懂不懂。要争取奖励,要抬着“梯队”的“权威”,不管他干没干。这种僵死的形式使年轻人还有什么干劲?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的前校长田长霖教授在中国多次介绍过所谓的组织机动化(Organizational Dynamics),多次讲过在柏克利的土木工程系是如何超过MIT、稳居全美第一的例子。我们很多人听了,也很同意,就是做不到。我们不针对中国人力、财力相对缺乏的现状,不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家积极性的最好形式,而总是趋向一种方便于行政管理的固定模式。选一个“长江学者”可以多年不变,不管是不是气走了好几个今年未评上、而明年很可能干得更好的年轻人。聘进一个很一般的教授,可能堵住了一大批更优秀人才进不来。对“洋博士”“超水平”的宽厚待遇,气走了一大批本来干得不错的“土博士”,弄得大家不出国似乎是“低人一头”!一句话,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就会使许多年轻教师失望。

  要“发展”,就要有一个集中精力工作的安静的环境。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高等院校有它们在社会中的特殊职能,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从事基础研究,这种职能是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高校不把本职的任务完成,就要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这几年,从国际上各国综合竞争力排名已经看出这个问题。现在来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评估”、各种“指标”让教师无法坐下来,“急功近利”、“华而不实”、“好大喜功”的风气盛行。真所谓“从上到下层层加码,‘码’到成功;从下到上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数字化”。这些活动表面上热闹,实际上只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领导人显示“政绩”的方式,对广大基层教师实际是一种干扰,对教学科研的风气实际是一种破坏。

  认真解决高等院校青年师资的稳定问题应该是当前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关心一下青年教师的“生存”条件、改善一下他们的“发展”环境,真有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吗?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让大家能安静地集中精力工作,真需要很多钱吗?不是。关键在于教育管理部门的整个管理理念没有真正改变,因为大多数干部的眼睛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的。事实上,只要大家能沉住气,踏踏实实地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激活年轻教师的工作,少一点哗众取宠之心,多一点实事求是之意,通过一段艰苦的默默无闻的努力,势必会有成效。

  (刘西拉: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

  (来源:中国网)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私语:同学讲荤段子
·网恋为何如此迷人
·一流大学不靠建高楼
·清纯女生写真(组图)
·大学生不懂得感恩?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