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美好的大学时光》正文
第4章 大学自学过程全接触(4)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4:40 新浪校园

  


  3.自学的主要形式——看书

  大学中,自学与书本的关系最大,自学的主要形式就是看书(读书)。

  3.1如何选一本好书

  一千种人有一千种对书的需要。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那何谓好?我该怎么为自己选一本书呢?大学生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于其接受高等教育,必须要有自我的思考和判断,要自己去钻研高深的知识,这也是我们要自学、要读书的原因。因此,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以下三类应该是值得推荐的书,或称“好”书:

  首先,名人名家的经典之作。什么才是经典之作?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经典之作是由时间评选出来的,由群众推荐的。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所以现在看古人流传下来的书,大部分都是有价值的。 这样的见解是有代表性的。对东西方来说,经典著作无不经过这两道检验。

  第二,反映时代特点的最新之作。比如热门书籍,畅销书,当然它们不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我们目前只能看到这些有限的情况,那也不妨去读它。其中不乏见解深刻,对社会、对人生有重大的批判和反思精神的书,这需要你自己学着去判断,看多了自然也就能挑选了。

  第三,内容符合学习目标,程度适合于自己的优秀著作。这是特别要紧的一类书,大学毕竟学的知识比较专业化,不论将来是继续作研究还是工作,专业对你的影响都是很深的,而每个专业会有自己最经典的书目,并且往往出自大家的手笔,被老师极力推荐,那你就尽可能地去读它,如果以后继续在该专业深造,它对你的帮助可不小。现在很多读研究生的朋友,因为忙而没有时间看书,感慨在大学本科阶段就应该多读一点专业经典。“少壮多努力”,到将来某个时候忽然就融会贯通了,感觉特别有成就,类似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吧,这是常有的现象。即使不打算在专业上进一步深入,也不会后悔,工作或者跨专业都能从中受益,这就类似“用兵一世”了。

  最后,要读自己愿意读的书。有时候忙于应付老师交代的任务或者别的一些事务,而把自己很想读的书,很想学习的一些知识排挤掉了,这是得不偿失的,但有时候也很无奈。虽说大学生的负担比以前减轻了,但现在的学生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忙,有的忙于社会活动,有的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证考级,有的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关键在于你怎么分配时间和怎么选择书籍,不管怎么说,要多读自己需要的书,喜欢的书,这样才有动力,也才会有真正的长进。

  3.2需要一点读书的精神

  即使是好书,也不一定非要反复地读。把所有的书全部都读过,负担也实在不小。但是,我们要尽量多读书,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有的人可以抓紧读书,把时间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挤出来,比如等车坐车的时候也用来读书。

  古人尚苦读,有头悬梁、锥刺骨,有孙康映雪,有囊萤照书,真是很感人。当然,现代的人不必那么苦,而且我们读书的目的和古人不太一样。可是读书绝对不能光追求清闲、惬意。不带思考的读书可能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但对于深刻的问题毫无助益;也有人把读书作为休闲,把思考看成是人生的乐趣,那是到了读书的高境界。读书的目的最后要归结为增进幸福、增进理性,所以休闲地看书和思考地看书都是必要的,读书无定法,但肯定需要一点精神,要有点苦劲。

  有人担心书读多了会变傻,“书呆子”就是这样来的;有人认为读了书就会不懂人间世事,还有人说很多文盲照样生活经验丰富、处事恰当。这是知和行的问题,古人就此问题已经争论过了。我们只说,不读书,肯定无知,或者知的有限。那些人生经验是行,行能带来一些知识,但非常有限,所学的知识用起来以后,却能超越仅靠“行”带来的好处。知识不能不用,否则就变傻了,读书也是,不能死读书。不否认有的人书读的有限,但是能够在有限的书中理解出“花”来,能用出“花”来(王蒙语),所以不一定人人要读很多的书。

  现在的学生,有谁敢说自己读的书已经够多了呢?恐怕没有人敢这样说,关键是要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要比以前更会读书,有这一点认识,就不用担心读“傻”了的问题。

  3.3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需要泛读还是精读,不是判断书的好坏的标准,而是如何对待同一本书中不同部分以及不同的书之间的轻重关系问题。精读和泛读都代表着各自的精神。

  精读又称研读,主要是读得细致,边读边想,以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为目的。一般是:

  第一步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对全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步逐章逐节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边记下问题;

  第三步抓住重点,深入钻研,认真理解;

  最后一步进行复习总结和巩固,做读书笔记。专是精读的精神。

  泛读也可称略读,对一本书而言,只要将书浏览一遍,略知其大意即可,以后需要时再去查阅。有些书阐述中心问题的部分要精读,其他部分则只要泛渎就行了。泛读可有两种理解,本文所说泛为广泛之义,而非泛泛之义。泛读总归是要多多地读,快快地读,因为读的简略了,才能读的多。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无限的时间,所以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博”是泛读的精神。

  其实,精研细读与广读博览都是重要的,应视个人情况而定。

  对于那些重要的书,需要精读。真正读懂、读通几本基本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以后的学习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次重大的考试中,其中的一本参考书很难,我就把它反复拿来咀嚼,虽然考试的时候没有用到,但是后来在分析其他问题时,这本书的观点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的迁移”——当你深入领会了某些知识后,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对其他知识的学习。

  “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能就是一种广博的读的精神。《王蒙谈读书》中言:老子的“大道”,形容为在战争当中兵器伤不着他,到了水里水淹不了,到火里火烧不了。看这个你要一较劲,非要分个明白,那头发白了都不能理解。 这样的文学作品,用了假托或夸张的手法,是不能深究的。而如美学艺术这样的东西,更不能去深究这里含有多少科学的成分。有那么一种感受就好了,心领神会而不必精确表达,不求甚解倒能求得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就是这两者结合的结果了。大学教学中,老师讲授居多,讲的无外乎是原则、规则、定律、公式等,只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大学学习的特色就在于自己去思考和总结、积累和挖掘。这个过程需要读书,不读书无以“触类”,有时“触”了不少的“类”,未必能如愿地“旁通”,这就是还没有“精”的缘故,没有自己的深刻思维,没有把自己“融”进去。注意“触类”时要认真地、不厌其烦地找寻这些类中有何共同或相似的东西,它们又有哪些区别,这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苦其心志的过程。但不时地,你还可以灵光一现,发现新的东西,这就“通”了。博与专的精神结合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漫漫长路,只待吾辈上下求索。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特别看点:
·十个系男生的初夜
·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
·大学每月花多少钱
·经典牛仔裤大搜索
·她是天生“美人鱼”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萧亚轩]甩啦甩啦
·[关心妍]负担不起
·[李翊君]逆风顺风
纯情刀郎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