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醉侠孔庆东:从大学讲台到央视讲坛(图)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11:29 北京青年报 |
![]() 供图/孔庆东
![]() 与大侠金庸“华山论剑” 这个人,自称“长得像东北胡子”,或者像“抗日联军”,十年前他初登北京大学讲台时,学子们竟以为走来一位“电工师傅”。 这个人,曾以令人“笑喷”的《47楼207》、《北大四博士》等绝妙之文享有“北大醉侠”之美誉。2003年西岳秋风中,他与金庸大侠等“华山论剑”,成为广为人知的一段江湖佳话。 2005年伊始,他又数度出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同时也“夹带”出他自己的故事———中国文化的后天伟力居然让这样一个五大三粗的“糙”人,发散出书卷与学养的风采魅力。 2005年元旦才过,CCTV“百家讲坛”的课堂上。 照明灯的光束投洒向站在讲坛上的孔庆东副教授,一款藏蓝色“唐装”给这位平日里不修边幅的壮汉,平添几分文雅之气,也与他即将开讲的“金庸武侠小说”系列显得“合拍、配套”。 面对摄像机镜头,纵使久踞讲台的“师爷”,也会有些拘谨或不适,还好,这位“大成至圣先师”的第73代孙,一向以口才出众、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受到学生们欢迎,尽管此时他只将平日北大讲课时的幽默诙谐“亮”出十之四五,听众席上已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侠是谁呢?我认为,是雷锋,雷锋是中国当代的“第一大侠”。我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发表这个“谬论”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理解。他们说,雷锋怎么是侠呢?雷锋他也不会武功啊!我跟同学们讲,是不是侠,跟他会不会打仗,跟他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谋利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不是侠是什么?这就是侠! 再如: 如果不是靠着黄蓉一路引领他,帮助他,甚至是护导他,郭靖就不可能后来武艺大成,成为一代大侠。这很像一个班里边,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老师给他安排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加团支部书记,这个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长。 这样的讲述,使他的“台风”显得潇洒自如,虽然背负着“中国学界第一幽默”的美誉,但孔庆东博士常常不以为然,“幽默”不过是他用以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是让听众理解物事的“助推”,他的滔滔话语终归要将你带入思考的深层,从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上去理解金庸: 《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个人物,是中国二十世纪继鲁迅笔下的阿Q之后,第二个最伟大最光辉的形象。可以说除了阿Q就是韦小宝,中国人的缺点、优点以及精神胜利法、精神缺陷都集中在他们身上……韦小宝在妓院里长大,下三烂的手段,什么扔个石灰包、在桌子底下砍人家的脚,都很实用。金庸这样写最初不能令人理解,难道你放弃侠义了吗?要把韦小宝写成英雄吗?不是,这里恰恰有一份沉痛的批判。一切英雄好汉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不能够进步,不能够受到重用,而像韦小宝这样的人“不学而有术”,他却能够一路飞黄腾达,这是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