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难舍母子情 杭州大学城陪读父母生存调查(2)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1:49 今日早报 |
陪读身份:儿子学校附近大学宿舍管理员 孩子态度:反对 想法:别处能找到工作的话,不会陪读 周阿姨是浙江理工大学一幢学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她儿子在附近的中国计量大学读大三。 周阿姨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以前她一直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上班,2004年11月,由于企业改制,她下岗了。还不到50岁就没了工作,周阿姨非常不适应。与丈夫两个人的收入只能维持家庭日常最低开支,而儿子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就要上万,怎么办?周阿姨有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去哪儿打工呢?周阿姨觉得在东北比较难找工作,收入也低,她和一块下岗的姐妹们决定,到南方看看。一次与儿子通电话时,儿子无意中说起他所在的下沙大学城是新建的,很多大学缺少后勤工作人员。周阿姨觉得去下沙做大学后勤工作不错,既能挣到钱,又能经常看到儿子,就和姐妹们商量着来下沙大学城。大家也都很赞成。巧的是,与她一起下岗的姐妹中,还有两位的孩子也在下沙大学城上学。 但是,当周阿姨把自己要来下沙做大学后勤工作的事告诉儿子时,儿子却极力反对:“这怎么行呢?说出去我多丢人啊?你就在家呆着好了,千万别来下沙啊!” 在孩子的反对下,周阿姨也有过一些犹豫,但一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她还是下了决心。她对儿子进行了多次妥协,并答应了儿子不在他所在大学做后勤,平时尽量少见面的要求。2004年12月,周阿姨来到了下沙,并且很快在浙江理工大学找到了一份宿舍管理员的工作。 前几天,周阿姨拿到了第一笔工资700元。她对记者说:“这份工作还不算累,挣的钱虽然说不是很多,但足够我和儿子每月生活费了,另外还能有点节余,加上我的下岗工资和丈夫的工资,以后供儿子读研都没问题。” 周阿姨觉得自己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陪读,她平时很少和孩子见面,最多周末见一次一起吃餐饭,更不住在一块儿。她说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挣钱养家,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她希望儿子能够更多地理解她。她说,如果在家有工作或者在这儿找不到工作,她是肯定不会留在下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