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光明日报:百年复旦频传科技薪火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13:49 光明日报

  一个被国际生命科学界誉为“里程碑式”的成果日前在复旦大学诞生。该校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创立了高效实用的哺乳动物转座因子系统,为大规模研究哺乳动物基因功能提供了新方法。这个刊登在国际顶级生命科学杂志《细胞》封面的重大成果,成为献给即将来临的复旦百年庆典的一份厚礼。书写百年复旦的科技成就,需要一本大书。

  单是学校近5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可以列出长长的清单: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14项,授权专利241项,在国际上发表论文3696篇;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并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薪火照亮了复旦的历史,更辉映着复旦的今天。

  重文艺 尚科学

  风雨飘摇的1905年,高呼“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的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从此,“重文艺、尚科学”在复旦园发芽生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高校院系调整中,一批著名学者进入复旦,奠定了复旦的学术重镇地位,也揭开了复旦科研的新一页。

  历史忠实记录着:1953年,由复旦大学物理系周同庆教授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X光管的消息振奋了整个光学界;1956年,复旦大学电子学实验室赖祖武、何育辽、助教袁榘、技术员郑志和数学系四年级学生姚晋合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复旦601型电子积分机),可解多元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成为国内计算机研究的先驱性成果;1958年,复旦教师和学生响应祖国的召唤,为研制原子弹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五八中队”相继攻克“铀235分离”、“真空阀门”、“甲种分离膜”三大技术难关;1965年,复旦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由国产材料生产的静电加速器,荣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2003年,面对来势汹汹的非典,复旦大学快速出击,成功分离冠状病毒样颗粒;研制出冠状病毒RNA的RT-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国内第一个成功培养衣原体。复旦大学参与“基因地理”项目,这个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与IBM联合发起的研究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组建世界上最大的DNA数据库,绘出迄今最完备的人类迁移地图,复旦是参加研究的全球10个研究中心之一,也是东亚唯一的一个。

  在国家的进步发展中,复旦人用智慧和创造,诠释着大学的精神和责任。

  重创新 尚科研

  2002年,复旦大学一举荣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居全国高校之首。这一令人骄傲的成绩,是复旦大学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学科的中坚力量就是科研成果。目前,复旦已经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6项,2002-2003年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15项,上海市重大与重点项目27项。在教育部最新评定的全国重点学科中,复旦大学有40个重点学科榜上有名,占据了全国的二十分之一。

  进入“十五”计划之后,复旦明确提出以科学研究为主导,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科研成果显著增多,科研经费明显增长,特别是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提出了科技工作六大战略,即:三个面向(面向国际科学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防和国家安全),重视人才高地建设,投入重大科研基地的建设,构筑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复旦推进体制创新,鼓励开放流动的、机制灵活的、以项目为抓手的“科研特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挂帅的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现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和资源共享。

  重后学 尚传承

  2005年7月21日,复旦大学年仅26岁的研究生丁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他名字相连的是世界上首次发现高效解读动物基因的“夸娥因子”。宣布这项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生命科学杂志《细胞》的论文,丁晟是第一作者。丁晟在兴奋之余,深深感激着课题研究组负责人、自己的指导老师许田教授。而对许田而言,培育出“可与耶鲁优秀学生媲美”的学生是作为“师者”最大的成就。

  培育弟子、扶持新人,是复旦学者大师的传统。无论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谈家桢、数学领域的苏步青、谷超豪与胡和生夫妇,还是医学领域的颜福庆、陈中伟、汤钊猷,物理学上的谢希德,大师首先都是复旦学子的恩师。近几年,复旦致力于打造将帅之才,以此为目标的“青年科研基金计划”,资助中青年科研人员启动创新型科研项目;“世纪之星计划”激励青年教师奋发成才,“特聘教师计划”吸引了海内外才俊,大大推动了学科发展。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复旦推出了“三个100万计划”:100万元用于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100万元用于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中国、适应社会;100万元用于支持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塑造其领导才干。今年,复旦在国内首推新生跨学科、跨专业的“通识教育”。新生入校第一年统一接受文理平台上的“通识教育”,次年进入专业知识学习。此举旨在培养学生文理兼容的知识底蕴,并且也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就业面,打造“点面结合”的综合型人才。(作者:曹继军 王慧敏)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