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爱国奉献 开拓创新--我所理解的复旦精神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22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百年复旦孕育了许多著名学者和国家栋梁之才,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博大精深的复旦精神不无相关。从我自己所经历和熟悉的情况来看,复旦精神在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方面得到了充分而突出的体现。

  情系天下、爱国奉献是复旦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它是复旦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孕育出代代精英的动力。

  复旦自成立以来,即以外御其侮、反抗专制、传播科学、振兴中华为己任,涌现过一大批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奋斗的著名学者及为自由民主而甘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在这方面,仅我所熟知的就有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蔡尚思、谭其骧等前辈,他们不仅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有十分感人的体现其爱国情怀的故事。抗美援朝时,复旦学子为“保家卫国”踊跃报名参军的场面至今令我难忘。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地研制原子弹、导弹。我校物理系及化学系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以任务带学科的方法,发扬尊重科学、敢于创造的精神,苦干加巧干,边干边学,硬是仅用三年时间陆续建立起了原子能系(当时为了保密称物理二系)、原子能所(即现在嘉定原子核所)、无线电系(当时称物理三系)、101所(即现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输送了不少人才。可以说,正是这种心忧天下的精神,激励着代代复旦人拼搏奉献,也推动着复旦不断向前进展。

  

复旦人的爱国传统在人才建设方面也突出表现出来。富国强民,人才为先。为国养才、为国举才是自马相伯先生创办复旦公学起即已确立的原则,也是复旦人才建设的主旋律。为此,复旦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对在校学生的全面培养,复旦更是全力以赴,从多个方面为他们的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对人才的选拔上,复旦也是打破陈规,不拘一格。只要确有才干、有发展前途,学校就尽力为他们提供展露才华的天地。如我熟悉的蔡祖泉教授,他年轻时并无大学学历,但他有技术、有志气。六十年代初他提出自己要研制特种光源(当时在我国尚属空白),学校领导坚决支持,为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结果他成功了,以后成为著名的电光源专家。正因为有这样一种唯才是举的优良传统及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复旦才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据我所知,仅在物理系解放后的毕业生中,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就有十人以上。

  重视基础、开拓进取是复旦精神的又一突出特点。

  重视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是复旦长期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实践中,复旦形成了一套加强基础课教学的方法与措施,并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多次参加原物理系历届毕业生回母校聚会的活动,每当老校友回忆起在母校的学习生活时,往往感到收获最大的就是在复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养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在工作中常常能胜人一筹。在鼓励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复旦也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仅在五六十年代,原物理系、化学系师生就取得了如下突出的科研成果:在实验室制造了全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完全由自己设计制造并曾长期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全国唯一一台电子静电加速器;首家制成晶体二极管和真空泵系列;独立设计制造完成了电子管数字电子计算机并投入运行;在当时国家原子弹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所有这些,既出了成果又锻炼了人。

  由此可见,爱国奉献、开拓创新是复旦精神的鲜明特色,正因为有这种宝贵的精神传统,百年复旦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使我们拥有得以欣慰且骄傲的今天。

  (金兆良)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