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东方早报:一所大学 一种精神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13 东方早报

  中国在向现代知识社会转型的一个多世纪中,复旦大学于1905年以一个私立学校的身份开始在中国的东部登场。

  这个肇因于“外籍传教士篡夺校政,震旦教会学院发生学潮,130名学生愤然离校”的“国民事件”,最终将复旦的创立,纳入到了“争取独立、自主、自由”中。

  1905年9月14日,为抵抗“奴化教育”,拒绝教会神学课程,马相伯先生在上海吴淞提督行辕“复立震旦公学”,名曰:复旦。

  在跨越晚清、国民政府、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年历程中,复旦不断地实践着将这个价值观和当时民众相结合,并将自身的教育机制和知识体系的培育,进一步融汇到上海这个活跃的现代工商城市的精神气质中。

  “独立、自主、自由”与中国现代社会的转型

  1905年

复旦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当时在上海基本由教会控制中高等教育的局面,在半殖民社会中,在各种势力的复杂纷争下,复旦的立校本身就意味着历史的一种新开端。

  近代教育的一项统计表明,1920年代,中国的初等教育100%是由中国人自办的学校完成,中等教育85%是在中国人自办的学校完成的,但高等教育80%则是由教会大学完成的。

  作为一所新兴的私立学校,当时的复旦公学摆脱了教会学校及殖民教育的束缚,以“独立、自主、自由”的新学思想,开拓了中国大学形态的又一种可能,而且,在往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实践中,它也成了上海众多青年学子竞相呼应的一个思想源头。

  实际上,世界大学1000年的历史,尤其是现代大学的历史表明,它的制度渊源往往要早于一个民族国家的制度渊源,诸如美国,几个世纪前就已形成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等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几乎毋庸置疑地被这个新大陆上的民众称其为国家体制兴建的思想源头。“复旦的创办一开始也就是朝向现代方向的。”正在研究中国教会大学教育史的学者梁永安说。

  从复旦大学的校志上,我们发现其立校的开初旨意,尤其是其教育科系的设制,无不包含着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在传统知识体系向现代知识体系转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强和自新意识。

  1905年,当时的复旦公学开设文、理两科,而不到10年时间,其科系已发展为国文部、算学部、物理部、化学部、外国文学部、哲学部、政治法律部、历史地理部八大部类,共六十余门。

  同时,课程体系还详细规定各年级必修、选修课程和学时数。大学各年级必修课为国文、英语作文、英语文学、英文演说和兵操。另外,学分制也在日后实行。

  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就是其完备的科系设置。“稳定的科系设制,特别是学院和系的建立是一种基本体制。”

  近代工商社会的兴起,以对经史子集等儒家人文思想训练为主的中国传统教育日渐式微,复旦等中国新兴大学诸如“数理化,法政商”之类的七科建立,成为中国向现代知识社会转型的先机。

  现代大学的性格特征还包括男女同校和师生自治。1927年5月15日,复旦取消校长制,设立委员制,组成师生代表联席会议,由校长一人,行政院代表八人,学生代表八人组成。其中,学生代表有发言、提议及请求保留或复议权,无表决权;凡经学生会代表请求保留之议案,在未经师生代表联席会议解决前,行政院不得执行。

  1927年秋,经学生代表提议,复旦开始招收女生,严幼韵成了该校史上第一位女学生。男女同校的意义,不仅冲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偏见,也在更大程度上实践了男女平等的现代政治要求。

  作为一所发端于现代上海的大学,复旦不仅在知识传播和教育培养中,追寻“独立、自主、自由”的精神,而且,在中国发生的历次民主革命中,这种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193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所写的《毛泽东口述传》,由汪衡翻译后最早发表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旦大学文摘社上,之后,这本由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珍贵革命文献,又于1937年11月1日以单行本的方式面市。

  五四运动中,复旦成为上海“学运”的先锋和主力。5月6日晨,该校国文教授邵力子亲自敲钟集合,号召复旦同学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最终促成上海全市“学、工、商”三罢斗争,迫使北京政府答应了学生的正义要求。在上海这个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复旦师生一直以“独立、自主、自由”的精神走在前列。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佘碧平在考察西方现代大学史后说,“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北大、复旦等新学思想中所包含的自由、独立之精神,其实都是20世纪里我们对国族想象的内容。

  大学与工商社会精神

  复旦的一百年,是其将“独立、自主、自由”的价值进行普世化教育的一百年,同时也是将自身教育机制和知识体系的培育逐步融入上海工商精神的一百年。

  1917年,复旦增设商科,与原有的文、理两科鼎峙而立。当时就有论者为之赞叹,“其时国内各大学之设立商科者,尚属绝无仅有,可谓得风气之先矣!”

  1919年10月10日,复旦大学设立了“国民储蓄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合作银行”)。它成为中国最早的信用合作社(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前身———商科最早的实习基地)。

  合作银行以“提倡合作主义、发展民众经济”为宗旨,以“补助小资本营业、鼓励同胞储蓄”为目标。它在复旦校内外都设有营业部,业务由商科学生办理。

  复旦以此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实践,当时的校长李登辉曾为此专门派合作银行副行长卞燕候(复旦学生)专程赴天津考察银行、钱庄。复旦校志中这样描述:“行内部分课较多,以会计、活储、出纳诸课业务最为繁重。每日以午后四至五时为营业时间,届时门庭若市,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上海自由工商社会的形成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复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最早将商科教育纳入民族自强自立的历史叙事中,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崇工商精神。它与当时著名的“南洋公学”(原上海交大)等十多所学校一起促成了上海“包容兼蓄、海纳百川”的早期城市精神。

  作者:赵岚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