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育人与立己--访复旦医学教授朱世能先生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12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2000年4月27日,拥有70多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医科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加盟复旦,使复旦大学成为文、理、医俱全的新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向世界一流大学又迈近了一大步,同时,复旦精神由此也增添了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全校掀起关于“复旦精神”的热烈讨论之际,我们前往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采访医学教授朱世能先生。朱教授是肝脏、肿瘤病理学方面的权威人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多次被学生们以相当高的票数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老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了解医学院的教师和医学科研人员对复旦精神的理解。

  记者:非常感谢朱教授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想请朱教授谈一谈您是如何理解

复旦精神的?

  朱教授:复旦精神是一个大话题,对此,我想围绕着复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之间的共同之处,来谈一谈我对复旦精神的感受。复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之间的共同点,我们从这两所学校的校训中就可以看出来。复旦的校训是,校风要“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则要求“刻苦、严谨、求实、创新”。而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团结、创新”。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严谨、求实、创新”。我觉得,两校合并后,这三点被凸显出来,并且也是很重要的精神。

  记者:我们知道您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中的好老师”,在原上海医科大学四届二次教代会上也以“教书育人”为主题发表过演讲。您能否就这一方面谈一谈。

  朱教授:复旦精神可以以“严谨、求实、创新”加以概括,同时,这一精神也贯穿在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之中。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师的工作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并且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育人首需教师本身要做好榜样,就是说自己要能够在各个方面表现的“是”一个老师,包括业务,包括为人。

  记者:育人先立己,正人先正己。

  朱教授:对,这一点很重要。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人的责任心问题。实际上讲到人品、素质,都与责任心有关。在社会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老师也是如此。你首先认真去教书、去关心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你们之间就能保持很好的关系。其实育人并不是靠讲大道理和教训别人,而是要把育人的工作贯穿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为人等各个方面,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人。

  记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把“严谨、求实、创新”的复旦精神传承下去。

  朱教授:是这样。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比如说,我上课从来不迟到、不拖堂,认真备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如此。比如骑车进出校门的小事,我一直下车推行。这是出于对学校的尊敬、对看守校门的警卫的尊敬,我应当下车;当然也出于安全考虑。

  另外,言教也不是一味地板起面孔讲道理。我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会说些笑话。我曾提出,育人是全方位的:教学育人、形象育人,

幽默同样也可以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我的老师非常认真,他常常强调说:“你作为医生,病人把自己交给你,你就应当非常认真地负起责来。”我就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可是我的一些学生有时有些马虎。有一次我就对他们说:“我为什么要这样教育你们?因为,我——这是讲笑话——如果不这样教育你们,将来也许我们这些人就死在你手里。”这样讲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对医学生来说,责任心的确是必备的品德。我以稍带夸张的语气说出,学生就容易接受,知道注意了。我在教育学生时就是这样,尽量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话能够被学生听进去。

  记者:说到师生关系,我们有些上大课的老师往往这样:上课铃响进门讲课,下课就离开,到学期结束老师也不认识几个学生。您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

  朱教授:说实话,我也不大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带实验课,那绝对是要认识全部同学的,我就给自己定指标,比如上若干次课必须认识所有人。我事先背上几个名字,上课时提问用,同时也把这个同学和名字对上号,很管用,有时在路上也可以叫上名字。

  记者:在马路上被老师叫出名字会让学生很感动的。

  朱教授:不过上大课就难了,开玩笑地说——只能认识家里有病人来找我咨询的同学。还有一些喜欢提问题的学生,我很喜欢提问题的学生,也会把他们记住。但是,平时与同学接触的机会毕竟较少,这就要求教师更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同学在课堂上就能把内容搞懂。

  记者:您刚开始教学一定和现在不同吧?您是如何让自己的课有吸引力的呢?

  朱教授: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听其他教授的课,一有空就去听,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其它的课也听。所以我很了解我们名教授的课,现在闭上眼睛就能想起他们授课的形象。这对我的讲课风格有很大影响。我学的不是某一个老师,而是以众人为师。复旦不是提倡“博学”吗?我谈不上博学,但我善于从各个方面去学习:有的老师讲课材料非常丰富,有的老师把一个个的病例生动地分析给学生们听……我结合这些,把理论和材料联系起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记者:集思广益,创新出自己的方法。

  朱教授:是这样。

  之后,朱世能教授和我们聊了很久,在他的笑谈中我们充分体会到他对“严、实、新”的坚持和实践。“无论教还是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出自己的特色”是他的信念,而这也正是复旦精神的生动体现。

  ■ 晏 燕 龙 晴 龚莹莹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