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美好的回忆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41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一 温馨的大家庭

  1950年夏,我以第一志愿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当收到录取通知书和看到《解放日报》上刊登的我的名字时,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暗暗立下誓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进复旦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新闻记者,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兴奋地想着进复旦大学新闻系以后的生活情景。天天盼,报到的日子终于到了,复旦大学的大门上挂着巨幅标语:“热烈欢迎新同学来校”。大道两旁红旗招展,迎风飘扬,校内分系设摊迎接新生。办好报到手续后,上一届的老同学分头忙着帮助新同学提包裹、拿行李,热情地把我们送进了宿舍,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老同学一再叮嘱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她们帮助。

  我住在淞庄44号(现改为第六宿舍44号),这是一幢日本式2层楼旧的砖木结构矮房子。宿舍内是双层木床,有上下铺,我睡在下铺,显得很拥挤。室内的设施也很简陋,中间一张长条桌,两旁两只长板凳,供大家使用。行李、包裹等用品放在床下,我们除了白天上课之外,课余时间或晚上都是在教室或

图书馆内去学习、看书,到晚上9点半熄灯时才回宿舍。虽然居住条件较差,但我们这群不满20岁的单纯的女孩子,都感到这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一见如故,彼此相处得很融洽,平日相互间都亲热地互呼乳名或昵称:如“拉囡”、“丫头”、“阿三”、“好婆”、“小朋友”......还有根据名字的谐音叫绰号戏称为“六十分”、“四十分”、“零分”等等,每天嘻嘻哈哈,生活得很愉快。

  二 有滋有味的生活

  当时学校的伙食是大锅饭(国家免费供应),每天一大桶,有荤有素,炒在一起,说不出是什么味的大杂烩,每人一勺,饭不限。开饭时,大家都站在食堂里领饭菜,津津有味地吃完自己的份额。我班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自外地,住在上海的同学从家带来菜,最常见的是榨菜肉丝、炒酱丁等,把这难得的美味分给大家吃。有的同学还从家里带来自制的糕点,如“黄桥烧饼”、“宁波炒年糕”,每人一份,大家吃得很开心。有时大家还用卖费报纸的钱到校外小店买滋味独特的“花生米”,同学们吃的忘乎所以,兴奋欢乐,把挂在床头上的铁皮盆敲得咚咚响,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一个冬季的晚上,一位睡在上铺的女同学,在睡梦中滚下床,掉在地板上。奇怪的是她全然不知,继续酣睡,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朦胧中发现头边有一双鞋子,口中还埋怨着说:“这是谁的臭鞋子放在我的头上来了,睁眼一看,原来自己睡在地板上,棉被仍裹在身上,她自己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是怎样从上铺滑到地板上的。这件事在宿舍传为笑谈。

  三 难忘的回忆

  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为了庆祝建国一周年,全校师生参加上海市的游行活动。大家都动脑筋想办法把这次游行搞得更出色。新闻系同学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让几位同学化装成“流氓记者”、“花瓶记者”、“特务记者”等模样参加上海市的游行活动,以揭露旧社会新闻届的败类。这种化装吸引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人们纷纷议论说,这是解放以前的事,对新闻界的败类嗤之以鼻。

  那时的老校门对着农田,一派田园风光,环境优美。一到夏季,蛙声不绝于耳,傍晚时分,三两同学漫步在乡间田埂上,微风吹来,凉爽宜人。同学们唱着“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员之歌”、“歌唱祖国”“毕业歌”和有关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歌曲。唱得热血沸腾,精神为之振奋。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想起当年如同昨天。温馨的大学生活已成历史,但是她在我的一生中永远占有重要位置,难忘培育我的母校。在百年校庆之际,祝愿母校更加繁荣昌盛光辉灿烂。(作者为1950级新闻系校友,编者对原文有删减)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