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方程:较量考试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23:43 东西南北·大学生 |
大学,考试终于不再是考评我们的唯一“度量衡”,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去长成…… 沉思的智慧 美国一所大学,举行物理考试,一名学生被评定为零分,他心有不甘,提出抗议。 校方也开明,请了一名教授重新阅卷。考题是这样的:“试说明如何利用气压计测出一栋大楼的高度。” 学生的答案是:“将气压计携至大楼顶端,系上长绳,将气压计垂直放到街上,测量绳子长度,此即为大楼之高度。” 看完之后,教授觉得答案完整,应得满分。不过,他认为学生未能充分利用物理学原理,于是要求再答。 学生欣然答应,很快就给出另一个答案:“将气压计拿到大楼顶端,抛下气压计,量出落地时间,再利用公式S=1/2at2,即可算出大楼的高度。” 这个学生又得了满分。原任的教授看过答案,一阵苦笑,决定投降。 教授好奇地问:“还有其它答案吗﹖” 学生说:“还有许多方法,例如,你可以将气压计拿到室外,量出气压计及其影子的长度,再量出建筑物影子的长度,即可计算出高度。” 听完后,教授说:“很好,还有吗﹖” 学生继续说:“只要沿着阶梯而上,以气压计的长度为单位,在墙壁画下记号,计算一下记号的数目,即可得出大楼的高度。” 最后,他还说:“你可以去敲管理员的门,对他说‘我这儿有个很棒的气压计,如果你告诉我大楼的高度,我就把它送给你。’” 这时候,教授忍不住问:“你真的不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吗﹖” 他说:“从小到大,我厌倦老师不断教导我们如何使用‘科学方法’,而不是教导我们去思考,因此,我以此表达我的抗议。” [大学考试] 大学考试次数比中学少得多,不但没有不计其数的测验等小考,就是原先“两大战役”之一的期中考试也是有名无实,多是写一篇小论文而已,而且时间充裕得很。即使是期末正规的闭卷考试,与中学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大学的学习重在平时,重在过程,因此,大学的考试也与此相适应。期末考试的成绩往往不是总评成绩的全部,平时的课堂表现、期中论文等都是考试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考试的目的很少在于通过一张试卷检验你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而在于利用测验的方式督促你对自己的所学进行一次梳理,测验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大学的考试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考试的方法至少可以分为4种:选择;达标;测验;发挥。 {补考} 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者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一般高校补考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挂科} 考试不及格。 {重修} 重新学习这门考试未通过的课程,重修要交“重修费”,目前,“重修费”收多收少、开不开课,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而定。 {作弊} 宽泛意义上的考试作弊包括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考前作弊和考后作弊,是指学生在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用欺骗、行贿等不正当手段,做不合学校考试规定之事的各种行为。 在当今的高校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虽然不能说是不治之症,但至少可以说是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症。在北京的一些高校中,几乎每年都有因考试作弊而被校方开除的“倒霉学生”学生自用语 。有的学者指出,目前大学生的作弊风已远远超出教育管理者的估计。由个体作业到整体作战,从个别科目向所有课程蔓延,由单一手段向多种方法并用,是时下作弊的新时尚。在大学生当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作弊宣言: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宁愿没人格不能不及格。 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在高等教育中,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社会的诚信建设。对大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长极其不利。作弊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任其泛滥下去,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群体,还有整个教育和一个民族的未来。 据悉,国家正在加强针对作弊等现象的打击力度,《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均予以开除学籍。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法》将会加大打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严惩考试舞弊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认定、构成、性质及责任将有完整的体系。如果定性为违法,枪手及雇主将可能受到罚款、拘留或者终生禁考等制裁。 {枪手} 由作弊演绎而来的一个词汇是枪手。现在高校里有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专门替人考试赚钱,行内就叫“枪手”。枪手是近年来,高校内很火的一种“职业”与现象,每逢四、六级考试前夕,很多高校里都能发现招聘、应聘枪手的广告。“操刀者”与“雇佣者”都在忙得不亦乐乎。在高校内,枪手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职业,去年3月份,南京师范大学社会调查协会曾对南京5所高校近5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诚信问卷调查,结果让人震惊:近八成大四学生面对高价愿意替人作枪手。 很多枪手开枪的原因很单一:为了钱,但也酿成了很多悲剧和极其严重的后果。极具代表的是去年在 代考 英语四级时被发现的刘姓枪手,在夺门而逃时摔成头盖骨粉碎性骨折,至今躺在医院病床上,昏迷不醒。去年9月,西南政法大学作出公开决定,8名在校研究生因在去年6月19日的大学英语六级统考中替人代考受到严惩,其中胡力(化名)作为“组织者”被开除学籍,而其他7名参与的“枪手”则被校方勒令退学。如此大规模、一次性处理代考的在校研究生在高校中很少见。据悉,被校方严惩的8名研究生中,大多数成绩非常优异,其中有4人是公费研究生。能作考试枪手的人,当然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可高超知识与肆意违法的巨大反差,正如学过无数次“纪律条例”的官员行贿受贿,正如谙熟法律的执法者知法犯法,令人反思。用知识肆意为人代考,知识何用?用权力公然牟取钱色,权力何用?用法杖黑心鱼肉乡民,法杖何用?正如爱因斯坦分析核技术的双刃剑,我们如果不能把学生知识的方向引向正途,教育悲哀了,社会更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