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正文
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徐通模:西迁精神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17:18 新浪校园

  “那是一种精神。”听徐通模讲交通大学的西迁,你很难不感动。

  1956年,徐通模从上海坐上火车,用了60多个小时到达西安,这一走,就是47年。那一年,来自江苏的年轻人徐通模被交通大学录取,自此,他的人生与交通大学,与西安再也没有分开过。他戴了3年的那枚“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的校徽后来被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

  47年间,徐通模眼中的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变,深藏着历史记忆的很多建筑都被拆掉了,但1956年建成的中心教学楼一直还在。他说,“我们坚持不拆,这是我们迁校历史的见证。”这栋“古董建筑”的风格被徐通模总结为“青砖红瓦人字型”,那是一个时代的建筑话语,也是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经典。后来建成的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西二楼同样延续着这种经典,无论是人群,还是声音。

  在讲起西安交通大学的发展时,徐通模不止一次使用了“挺下来”这个短语。我知道,在艰难的情况下,西安交通大学依然保持国家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准,靠的是一种精神。他说,“迁校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西安交大,并且一代代传下去。”

  1926年毕业的老校友陆定一,在交通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时曾留下一段讲交大精神的文字,徐通模把其中的十六个字定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他说,这是整个交通大学传承始终的衣钵。


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徐通模:西迁精神

  1956年,徐通模从上海坐了6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西安,47年中,他的人生与交通大学,与西安再也没有分开过。他说,在艰难中,西安交通大学依然保持高水准,靠的就是一种精神。(摄影/李清川)

  记者:很多人说,西安交通大学的人有一股劲,一种精神,这是什么造就的?

  徐通模:我想连同我的感受一起来谈。西安交通大学是1956年从上海迁到西安的,1956年以前,我们国家只有一所交通大学,前面没有任何前缀,就在现在上海的徐家汇,创建于1896年。1956年迁校时,正值学校建校60周年,4月份校庆后就开始陆续迁往西安,9月1日在西安正式开学。

  交大的西迁是当时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协调。当时中国的工科大学有这么一句话:北有清华,南有交大,这两所学校从工程学科来讲,在国内外大家都是认可的。到1955年国家作出这个决定,实际是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支援西部建设、为西部培养高层次人才;另一个是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所以搬交大而不搬清华。

  国务院下令全迁,只有一个造船系不搬,因为西安没有水。当时交大实际上留下了三块牌子,造船系留下后就发展成上海造船学院;后来上海考虑到交大是一所工科类的多学科大学,搬走后不利于上海的经济建设发展,又在原来交大分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南洋工学院,这是交通大学1896年创建时的名称。

  1955年国务院做出搬迁决定,从选址、买地到1956年正式上课只用了一年时间,速度在当时是惊人的。尽管国家大力协助,但搬迁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事,实验设备、图书、甚至学生的课桌、睡铺都是从上海搬过去的,而当时没有长江大桥,从上海到西安坐火车要60个小时。再后来1956年整党风、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1959年又遇上困难时期,国家决定把交通大学还没搬走的部分都留在上海,合并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组建“上海交通大学”,我们在西安的部分就叫“西安交通大学”。

  我有幸在1956年报考交通大学并被录取,当时西安交通大学建校只一年,很多实验仪器设备都跟不上,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较多,三四年级又要实习,作为低年级的都先去西安上学,我就是在1956年去的西安,所以我说我是和西安交通大学共成长。

  记者:我知道,到1956年底的时候,台湾海峡的形势就有所缓和了。

  徐通模:1956年底台湾海峡局势缓和,要打仗的弦松了,毛主席又倡导全党整风,很多师生都提议不再迁校。但是国家考虑再三,仍然决定迁校。周总理出来讲了好几次话,希望大家顾全大局,支援西部建设。我记得陈毅在迁校的过程中曾劝导交大的师生,说“你们去,十年之后就会见成效。”我们确实有一大批的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一些我们最尊敬的教授,全家都从上海迁往西安。

  在1959年之前,我们所有的证件、校徽上都写着“交通大学西安部分”。

  当时西安的条件和上海根本不能比,十分艰苦。那时西安有三句话: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道路都是石子路或黄土路,我们学校的路如果和农村的路比起来,大概就是比它多一点石子。在路上开车黄土飞扬,根本就看不到前面的汽车,这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西安的总发电量是几百万千瓦,当时西安的总发电量只有3000千瓦。那时候还有许多企业内迁,所以电力很紧张,电压不够,我们晚自习的灯都很暗。打电话时根本听不见,长途电话从西安打到上海没有半天是打不成的,市内的电话也很少。

  我们那时候生活上很困难,我们用水几十年来都很紧张,真正实现学生全天供水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当时我们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上海和江浙一带的,所以学生刚去西安的时候对那里的生活很不适应。

  记者:一年的时间建一所大规模的学校,有些难以置信,建成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徐通模:学校的环境更不用说了,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完全是一片工地,只建成了基本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其他的都没建成,我们现在的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西二楼都是后来建成的。遗憾的是,食堂我们已经拆了,宿舍楼明年也要拆了,但是我们坚持不拆1956年建成的中心教学楼,这是我们迁校历史的见证,另外也反应了当时的建筑风格,我把它归结为:青砖红瓦人字型。

  校园当时是在一片农田和坟地上建起来的,我们上课时整天可以看到从地里挖出来的棺材板、死人的衣服、骨头和头发。从学校的教学区到学生的生活区,要穿过很大的一片烂泥塘,用竹片搭成的桥,踩在上面都打滑。

  现在你去西安交大是绿树成荫,可是那时根本没有绿化。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在中央的支持和老校长、老教授们的带领下,经过这几十年建设,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可以无愧地说,西安交大依然保持国家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种精神。靠的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团结一个群体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宝贵的。所以,如果说我们西安交大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有什么特色的话,我想,迁校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西安交大人,并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一批老教师来到了西安。如果刚来时是25岁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现在也已经是古稀之年了。我们一大批的老前辈常年在这片土地上,无怨无悔,硬是在这40多年里,通过一代代的奋斗,不仅是撑下来了,并且在这个地方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比如说,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蒋振华就是西安交大培养的毕业生。我们的老校友、老学长、文革前的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他是1926年的毕业生,他在交大建校九十周年时给学校写了一段文字讲交大的精神,我们觉得那不仅是说上海交大,整个交大都沿袭了这种精神。所以我们把其中的十六个字定为现在西安交大的校训: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我觉得这十六个字足以概括了西安交大迁校的精神以及在西部的这四十多年奋斗的成果,我们没有倒下没有退却,不仅保持了学校在学术上、人才培养上、教学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我们新的一代茁壮成长起来了。我们老一代的教师绝大部分都年逾古稀了,还有一些长眠于黄土地下,其中包括带领我们迁校的老校长彭康,还有副校长、副书记,带领我们学校后勤工作的总务长。

  我觉得,1956年7月西迁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流动,2000多名师生及教师家属从上海徐家汇出发来西安,就意味着西安交大加入了西部的建设,也带去了处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大学对祖国西部发展的这么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锻炼了老一辈的西安交大的教职工,前辈们即使长眠于黄土地下,也能欣慰地看到,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现在西安交大的教师队伍中有三分之二是中青年教师,他们之中也有许多是教学科研的骨干,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学术成就,也发扬了他们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成为西安交大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我相信同意,精神是不朽的。那4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什么变化是最大的呢?

  徐通模:西安交大这几十年来走过的路大家有目共睹,我想概括一下,最大的一个变化,刚建校时学校还是一片荒原,但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校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江泽民同志曾经形容我们的校园是“苍松翠柏”。那是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刚刚上任,他就来西部,也来到了西安,临走时他提出要到西安交大来看一看。当时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有,完全是他临时的决定,他说,西安交大是他的母校。其实,江总书记没有在西安上过学,但是这里有他的老师,也找得到交大的那股劲。在座谈的时候,席间也有几位他过去的老师,他给一位老师递烟的时候,那位老师说他不抽烟,江总书记说:“您怎么不抽烟?您过去给我们上课时您是抽烟的。”那位老师说:“我过去是抽烟,后来戒了。”还说了许多原来那些老师给他上过的课程。讲到有一个老师给他上的灯光课,带他们到大光明电影院去实习,看的就是现在的日光灯管。那是1989年,离他大学毕业已经40多年,他都记忆犹新。最后他总结,“我今天说了那么多,最后要归结为一点:尊师。我能有今天,离不开老师对我的培养。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的老师。”然后他又询问了学生读的是什么专业,是否喜欢在读的专业等等。最后他离开时说:“西安交大是我的母校,这里苍松翠柏,是出人才、出成果的地方。”他的话就激励着我们,在西安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的说,许多家长也讲,念书要去西安交大。为什么要去西安交大?一是西安交大有悠久的历史和西迁几十年奋斗的经验、取得的成就,培养人才的质量很高,还有一点是西安交大的校园环境很美。因为经济不发达,学习环境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较少,学生学习的氛围较好。前年,我陪同一位1950年毕业的老师兄在校园里转,他说要到教室去看看,虽然是星期天,但西安交大的教室里却座无虚席,这样的环境对于一所大学完成它未来最主要的任务创造了很好的空间。

  第二个变化是学校的规模变化了,学校的设备大幅度地增长。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在80年代做过一次重点学科评估,当时西安交大有11个,这个数量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2002年国家又重新进行了一次重点学科的评估,西安交大是20个。如果扣掉2001年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并进的学校的2个重点学科,我们还有18个。这个数量排在全国高校第七位。重点学科的数量体现了西安交大的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整体的实力。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实力和前面所提到的精神,西安交大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都是被认同的。根据很多用人单位的归纳,西安交大的毕业生有两个特点:第一,基础扎实,适应工作的能力较强,因为我们秉承了交通大学优良的传统,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的动手能力。我们过去也常说这样一句话: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第二,西安交大的毕业生比较朴实,在事业上很有追求。当然反过来说可能也反映了我们的学生活动能力不够。

  1999年和2000年,国家对全国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做了调查,西安交大的本科生一次就业率是全国第一,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是100%。1995年我们国家在解放以后第一次对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教学进行了评估,我们被评为国家优秀本科教学单位。那一年还有对研究生院进行的评估,在当时有研究生院的30几所大学里我们也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工科大学中。

  第三个变化,是我们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了。确实,我们学生在国内的大型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是比较多的。在华语辩论赛中,也许你们没有想到,我们西安交大拿了全国冠军,然后又代表中国在国际华语辩论赛比赛中夺冠。英国有一个非英语国家大学生的英语竞赛,我们参赛的学生是学工程科学的,还是有一名学生得了中国赛区的第二名,后来去参加世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总决赛,这个比赛不但要考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英国的文化有所了解,最后他获得了第一名。首届大学生电脑比赛的冠军得主也是我们。我们每年参加国际国内的数学建模竞赛都能拿到奖。在首届高校篮球比赛中,我们是甲乙两大组的总冠军。在国内的体育比赛中,我们每年都能拿到三项大奖:男子总分冠军、女子总分冠军、以及总分冠军。我们来西安这几十年,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全国都在进步,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很不错的。

  其他的变化要说起来还有很多。我觉得在学校走过的这些年里,我们没有辜负国家对西安交大的期望。在西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党和国家、特别是教育部的理解和支持,这和我们的顺利发展、在国内外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是分不开的。还得到了全国的支持,也包括西安交大的祖籍地上海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我也希望通过这个采访的机会向党和国家、教育部、兄弟学校、兄弟省市表达我们的谢意。

  记者:西安交大的发展脉络中的故事会让很多人感动,可贵的是西安交大的精神被一代代的交大人秉承下来并影响至今。我很想知道,在您的眼里,西安交大的弱势在哪里?

  徐通模:我想现在西安交大的弱势可能就是现在最尖锐的矛盾:我们地处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却要创建一所世界高水平的大学。欠发达到什么程度,我只说一个数据,陕西省全省的GDP和全省的财政支出不如一个苏州市。创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任务,也是几十万校友对我们的期望。这个目标我们是一定能够达到的,我们也有这个信心。但是,实事求是讲,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比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要辛苦的多,这是一个现实困难。

  许多国外的知名大学校长都指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有更高的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必须是持续性的。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需要很大投入却又不可能得到。这方面,党和国家、特别是教育部确实提供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对于西安交大的投入,和沿海地区是一视同仁的,我们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客套的。但是我们地方上配套的“共建交大”工程就比沿海发达地区差很多。拿我们同根生的兄弟上海交大来说,中央给我们都是6个亿,但是上海给它6个亿,陕西省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我们3个亿,他们尽力了,可是现在任务快接近尾声,3个亿还没有完全落实,而上海交大除了配套的6个亿又拿到了几千万的补助,这个确实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但是我们会谨记校训,发扬西安交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信心不仅仅是一种底气。

  徐通模:谈到对未来的信心,前段时间我们也制定了西安交大未来事务发展规划的纲要,明确了西安交大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这样提的:中期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到2010年,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远期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们觉得是实事求是,近期目标就是为中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和沿海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人才还被沿海挖走,士气受挫。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那么多的重点学科,其中有两个还是全国第一。目标的达成是要流血流汗、坚持不懈地奋斗,如果只是等待是达不到的。现在我们相信只要团结一致、发扬传统、坚定信心,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另外还有机制和体制的问题。我曾经很简单的解释过机制和体制,就是规章制度和人的高度融合、统一、协调。规章制度应该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但是也是人制定的,人可以修订规章制度,使它更适应社会更适应实际的生活,它必须是一个相互的作用。

  记者:您做学生的时候有什么爱好吗?

  徐通模:我的爱好不多,就是喜欢打篮球。除了篮球,就是看书。

  记者:那么现在空下来,在家看看书,再去打会儿篮球?

  徐通模:(笑)我买了篮球放在家里也打不成,没有时间。

  记者:如果有时间,您最想做什么?

  徐通模:有时间的话,我就想去篮球场投投球。我跑也跑不动,撞也撞不过人家,只能投投球。这样也可以回忆一下我学生时代的生活,因为每个人总是从年轻成长起来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年纪大了之后,我也想去游游泳,但是确实也没有时间。昨天我下了决心去游泳馆游了泳,看到碧波荡漾,我书都看不进去,就一头扎下去了。(笑)

  记者:您刚才说了一句容易让人动情的话,“每个人都年轻过。”对于现在正当年轻的人,您有什么忠告吗?

  徐通模:也谈不上什么忠告,只能说我们走过来的人确实有点体会。他们现在的条件比我们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特别是这两年我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李岚清副总理到我们学校来看过,我从侧面听到他的感受——太好了。学生的房间里面有电视、电话、电脑、电风扇,有的还有独用的卫生间,这在过去都是没有的。这是从我做学生起多少代学生所向往的,西安交大在去年终于实现了。

  食堂的环境也很好,价格从低档、中档到高档都有,而且每顿都能及时供应。特别是3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到西部时来我们学校视察,他不开会不讲话,只到后勤社会化标准的学生公寓去看看,学生公寓的阳台上站满了学生,江总书记一抬头看到他们非常高兴,这是师生对他的爱戴。当时曾庆红对我说,“现在学生的条件和我们那时不能比了,我们那时十个人一间宿舍,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个人一间,还能有那么多花色品种的菜,而且人人都有座位。”我觉得,学生条件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科技发展的表现。但是,我想对年轻人说,这个社会进步是前人创造的,你们也要用你们的青春,你们的努力和奋斗,为你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

  徐通模:

  1939年生于江苏省,196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1983年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系主任,1988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998年至今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徐通模现担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973计划”的“燃煤污染防止及脱硫基础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

  徐通模长期以来在热能动力工程重要科技领域燃烧与气固两相流学科从事了系统的创新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并将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用于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他首次提出充分发挥一次风向火侧着火优势的“着火稳定性原理”,最早构思并设计出“变异煤粉浓度可调水平浓淡燃烧器”,发现煤粉燃烧中存在最佳煤粉浓度和最佳浓淡比,发明“一次风折边型夹心燃烧器”和“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上述研究成果已应用于20余家电厂。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