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中国大学到底有什么问题正文
大学有问题系列讨论之五:我们要建世界一流(6)

http://y.sina.com.cn 2004年10月30日 14:22 新浪校园

  

  国内许多高校提出要建一流大学,但这几乎是“拍拍脑袋”就定下来的目标。而为了迎合领导的需要,获得政府的拨款,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任务,某些高校在拍了脑袋之后又狂拍胸脯,于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立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在虚火上升的口号过后,这些高校心态的失衡、定位的盲目与规划的粗疏便显露无遗…………以下文字节选自熊丙奇撰写的《大学有问题》一书。新浪校园频道将陆续节选书中内容推出“大学有问题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我们的高等学府该如何定位下一步的目标?世界一流的大学到底应该如何建立?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6

  合并对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条向外快速扩张的道路,其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环境、时机是否成熟。正所谓事物的发展均有其自身规律,外力的作用必须尊重这一规律。而短短三年内如此众多的高校合并事件,是否都遵循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呢?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世界一流大学当前的办学格局、办学规模,却没有去深入研究它们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人家今天的规模是在岁月的积累里一步步走出来的。

  由于对学校发展的研究不够,在合并、建设的时机,合并、建设的方式,合并、建设后的调整、融合、协调、管理等方面,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并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有的甚至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加上办学风格的差异、人事关系的复杂、多校区管理对精力的分散,我国一些所谓“强强联手”的结果是,要么原有各单位各自为政互相干扰,要么某一单位连同其优势特色被彻底同化瓦解。当然“强强联手”也有聊以自慰的成果:学科更全了,学校“综合”了,相关数据的绝对值增加了。在所谓合并中,倒是那些以大“吃”小、以“强”吃“弱”,以及一些小规模地方性院校之间合并的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对调整与合并的迫切需要,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在于它的办学质量而不在于它的办学规模,所谓学科比较齐全,那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样样有,样样强。一所大学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三五个学科具有世界一流的影响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国大学来说,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切忌贪大求全,应该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如何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的问题。从管理学角度说,这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照搬别人的学科模式而盲目膨胀自身的办学规模。在一些高校教师中流行着这样的话语:“我们在想办法长胖,却没有精力去长高。”可谓传神地表达了我国某些高校合并后的现状。

  合并的高潮已经过去,再争个是非曲直也于事无补。李岚清说:“我们从先行的高校合并中,还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高校合并的酝酿工作宁可时间长一些,可行性研究和思想工作一定要做细、做深,要有等待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一旦酝酿成熟就一步到位,进行实质性的合并,而不能走从‘松散’到‘紧密’逐步磨合的路子。实践证明,逐步磨合不利于合并,弄不好磨合会变成摩擦,增加了合并的阻力。”(《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此言极是。对于已经合并的学校,现在要花时间做合并之后的调整和融合,争取使合并产生预期效益。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重新检讨,深入反思我们办教育、办学校的真正目的,认真考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此方能杜绝类似问题的卷土重来。在我国,将本需要持久深入开展的工作运动化、活动化、工程化,追求快速见效,追求显示度,而且将建设手段与形式也标榜为成绩的做法由来已久,这种思维定式不改,其他热潮还会源源不断地涌现。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中兴起改“学院”为“大学”的热潮;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光改个名字已无法让人满意,不动真格便无从显示各高校追求世界一流的决心与信心,于是大合并浪潮应运而生;而现在,国际合作办学正方兴未艾……其实无论怎样折腾,办大学,办一流大学的目的永远都是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而高校合并只是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手段,经费投入理当算作办学的成本,合并了多少学校,具备了怎样的规模,每年有多少经费投入等等数字都不应视作办学的成果。倒是合并花的精力越大,科研经费投入越多,实验设备越昂贵,校园环境越优美,越要看这些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数量如何。如果这两项指标均相差无几,那么那些投入少、设备少、条件差的大学才更值得尊敬,因为它们体现了更高的办学水平。“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这是伴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提出的“口号”。听上去似曾相识,让人想起几年前城市里建筑工地上悬挂的彩旗:“多干快干提前100天完成任务”。而如今,工地上的标语已经改成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的高等教育又当如何呢?

  我们提出要“超常规”发展,但其实只要做好了“常规”动作,用符合教育“常规”的思路来建设高校,用世界一流的“常规”标准——比如世界一流大学的年办学经费可达10亿美元——来要求高校,我国高校的发展就将自然步入一个健康快速的进程。有些常规是不能违背的,有些基础是无法跨越的。必须看到,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下滑,基础研究领域也很少有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成果。虽然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顾问教授,还高薪约请了一些社会杰出人才担任特聘教授,表面上大师云集,精英荟萃,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学校的最多是一年一天的礼节性来访,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合作,其他所谓杰出人才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不是说这些工作学校不该做,它们能为学校赢得更良好的国际形象、更广阔的运作空间,但是与此同时高校最基础环节的建设决不能被忽视,这包括每位教师一间办公室、充足的图书资料、良好的实验环境等等细节。很多杰出人才到了学校却干不了活,其原因就是查不到相关的资料,做不了相应的实验。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标准,不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师来访,而是学生质量是否得以提升、科研成果是否具备更高的含金量、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能否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以上文字节选自:《大学有问题》,作者:熊丙奇 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出版

  (编辑:稻草人)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新浪点点通| 关闭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特别看点:
·热恋情侣好甜蜜(图)
·我谈恋爱你管得着吗
·穷男生该不该有爱情
·老师穿吊带进课堂?
·男生必玩的游戏(图)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