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西湖二名刹之一-净慈寺(图)

http://y.sina.com.cn 2004年02月06日 16:01 中华行知网

  净慈寺座落在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这里峰峦耸秀,怪石玲珑,松柏翠绿,山色空濛,康熙称其“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古刹名山相互映辉。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湿红映地,飞翠侵霄”,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重波玉槛,寒泉灵木依然,南宋以来余古迹;镇对雷峰,荒垒斜阳空好,西湖到此倍沧桑。”

  净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北宋时改名为寿宁禅院,南宋又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净慈寺或净慈禅寺。历史上几经兴毁,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夏重建,历时五年,塑五百罗汉,供奉在罗汉堂内。净慈寺规模与灵隐寺相似,有殿宇十座,房舍五百余间,被列为禅宗五山之一。“塔影圆明清净地;钟声响彻夕阳天”,“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竹苞山”。苏东坡称“卧闻禅老入南日,净扫清风五百间。”明、清以后屡毁屡建。修复一新的净慈寺,金碧辉煌。现今的净慈寺分前、中、后三重大殿,还有万工池、济祖殿、慧日阁、宗镜堂。

  净慈寺内最有名的景观要数济祖殿殿前的运木古井,传说是济公为重修净慈寺(一说为灵隐寺)大显神通的地方。少林寺高僧妙崧禅师受朝廷委派担任净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立志重修寺院,便请济公起草募资的榜文。济公并不推辞,只是索酒一壶,欣然命笔。榜文中“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的佳句轰动了杭州,连南宋皇帝也派人送来三万贯钱布施钱。建寺中又遇上了木料供应不上,把妙崧长老急得搔耳挠腮,济公却大大冽冽拍了胸脯。烂醉如泥地睡了三天,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拉着长老奔到寺里的醒心井边,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众僧人用绳子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的木头再也拉不上来了。从此,醒心井被称为“运木古井”,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游人到净慈,都要到井口去,借助蜡烛的点点微光,看一看永远守候在井底的神木。

  南屏晚钟

  在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南屏晚钟”碑亭,杭州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就在这里叩响,“南屏晚钟,随风飘送”的歌词即指此景。净慈寺的钟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北宋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唐代诗人张岱“夜气滃南屏,轻风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的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化了。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品题西湖十景,也在净慈寺寺门外建起碑亭,亲笔手书“南屏晚钟”四字景名,大约是因为“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象翩然起舞,飘渺空灵。后周显得元年(公元954年),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净慈寺。南屏晚钟的情韵由此而生,悠然成型。每当夕阳西下,暝色苍茫,净慈寺的钟声便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钟声经石穴回荡互激,山谷响应,逾时乃歇,“南屏晚钟”遂成一方风景,净慈寺为此而建起了绘饰华丽的钟楼。元人尹廷高诗曰:“缥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柳昏花暝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月撞”。净慈寺钟楼历经毁建,大钟也废而复铸,最具规模的重铸,历史上只有二次:一次是在明洪武十一年,信持夷简禅师募捐聚铜二万余斤,铸成巨钟一口,撞击声播远壑,余音缭绕。可惜在清朝末年,铜钟在战乱中消失,从此钟声岑寂。1986年,寺院又新铸铜钟,钟高三米,口径二点三米,重达十吨以上。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七卷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铸造精致,音质浑厚,每敲一下,余音袅袅,长达2分钟之久,“半入湖风半入云”,十分浑重动听。太虚大师为此有题:“六桥烟水,三竺香云,正觉南屏钟破晓;双树戢晖,五天潜响,却欣东土佛常春”。

  千载恩怨雷峰塔

  久负盛名的雷峰塔,座落在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夕照山,又称雷峰,海拔48米,向以旧时郡民雷就之所居而得名。山势来自南屏山向北延展,伸入西湖而勃然隆起,似黄土岗而林木葱郁。雷峰山体不大,小巧玲珑,却因为雷峰塔而名重西湖。

  雷峰塔,旧称西关砖塔,因地处杭城西关外雷峰上而得名,俗称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颗明珠。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竣工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割据两浙的吴越国王钱俶崇礼佛教,从公元955年开始,效仿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故事,敕造八万四千金涂塔,颁布吴越国境内,钱俶自谓“凡于万机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披释氏之典”。据钱俶自述建筑雷峰塔的目的,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以祈国泰民安。也有传说吴越国王是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雷峰塔,故雷峰塔又有黄妃塔、王妃塔之称。塔为砖木结构阁式塔,八面七层,双套筒砖砌塔身,八面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内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塔下辟地宫,相传供奉过16尊金铜罗汉。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攻入杭州,“当年鏖战急”,塔院及塔上的木构部分曾遭损毁。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全塔,砖砌塔身由七层减为五层。神采复现。金轮落日,相映生辉,“雷峰夕照”名列西湖十景。南宋诗人王洧曾有《雷峰夕照》诗描述:“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塘半暗门”。直至元朝和明朝前期,雷峰塔一直是游人必到的游览胜地。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夏,倭寇杀戮到杭州城外,怀疑雷峰塔内藏有明军伏兵,纵火焚烧了塔外的木构檐廊,只剩下砖砌的塔身。仍然凌空兀立。劫火之余,赭色砖塔,颓然苍老,似酡颜老衲,凄然独守残阳,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在西湖边耸峙了四百余年。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孑立的塔身,远望似被烈焰烧得通体暗红,别具一种凄美的风采,正如《西湖志》所言:“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雷峰诗词的风格文采随之骤变。明时有人题诗慨叹“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杭州名士闻启祥因此而将雷峰塔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言简意赅,一时轰动。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施愚山则言“古塔南屏麓,孤标拔地雄。风霜从剥蚀,烟雨入洪蒙。绀宇莓苔合,朱栏劫空。废兴无限事,徙移夕照中”。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江南,题额为“雷峰西照”,并建亭勒石,立于雷峰塔西侧。迨至清末民初,塔身已年久失修,塔砖复屡遭盗挖,终于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塌,从此斜阳伤逝,胜景荒芜,仅存遗址供人凭吊。

  但雷峰塔盛名依然。有客到杭州,杭州人总少不了陪他到雷峰塔遗址前感叹一番。与雷峰塔的知名度密切相关,《白蛇传》的神话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无人不晓。雷峰塔里镇压着美丽、善良的白蛇更成了雷峰塔千秋功罪评说的缘源。巍巍雷峰塔,钱俶因崇佛祈福而建,而在《白蛇传》中简直成了镇压良善的恶魔。诗人汪静之曾在《雷峰塔》诗中写道:“……他说道白蛇被压在塔下,使我惋惜愤恨。那时我立场要学神仙法力,救出可怜可爱的女神。如今我只有对着强暴的雷峰塔,而且我自己的心中也有了沉重的塔儿镇压”,那愤懑,那怨怼,久久难以平息。对于雷峰塔的圯塌,有人惊讶,有人叹异,在民间却似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兴高采烈,鲁迅先生也接连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再雷峰塔的倒掉》的杂文,用他的话来说,雷峰塔“早就该倒了”。至今流传在杭州的《白蛇十二月花名歌》更是毫不掩饰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九月菊花黄如金,白娘娘金山把夫寻。法海不肯放许宣,水漫金山动刀兵。……十一月水仙盆里青,法海赶到清波门。金钵罩住白娘娘,雷峰塔下镇残生。十二月蜡梅报岁春,小青祭塔报仇恨。雷峰塔倒白娘娘出,法海螃蟹壳里去逃生。十二月花名都唱全,法海从此留恶名。人人同情白娘娘,雷峰胜景留美名”,雷峰塔初因崇佛祈福而建,终因正义战胜邪恶而倒,雷峰塔总算不虚此生,正如凤凰涅盘一样,倒掉的雷峰塔企盼着重获新生。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特别推荐
·大四那年的北大六女生
·一种情绪叫“毕业”
·大专生飞翔空间有多大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网友专栏:繁华嫱薇
·网友专栏:橙色·橙涩
·网友专栏:蓝色叶萱
·透视大学生同居的背后
·开学啦!2003新生上路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