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随笔:大理 太阳晒出棉被香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4:58 申江服务导报 |
在丽江古城只孵了一个晚上,便落荒而逃--第二个周庄诞生了。 一模一样的小铺子,卖着一模一样的围巾,连铺子里的红色木桩,也艳得仿佛是同一户家里出落的姑娘;拐进一条不出百米的小巷,能发现3家店举着电视剧《一米阳光》的幌子:“该剧曾在此取景”;酒吧街的热闹,好像衡山路每天上演的闹剧,过眼烟云……只有当清晨,四方街上人马稀落,猛一抬头,望见古城背景里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在阳光的铺展下,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心头才涌起些许的感动。 一个丽江的朋友告诉我:“本地人,都不爱住古城了。” 更何况,像我这样一个外乡人。 背起包,坐上长途车,离开丽江的时候,义无反顾。辗转3个多小时,我只想快点到大理,寻找阳光。 古城段 王爷的蛛丝马迹 一入古城,就嗅到了一丝“段王爷”的气息: 钻过城门,清一色的石板路,空寥无人,各家各户的木窗木门紧锁,风吹过,吹得窗门咯吱作响,也吹翻了樱花树上的粉色,弥散在空气里,真正落“樱”缤纷……若是在武侠小说里,紧接着的必然是一场江湖的腥风血雨。 唯一和阴森的“武侠场景”不符的,是成片成片的阳光,不计成本地照在身上,厚重的外套恨不得马上脱掉。身体好像一床棉被,摊在阳光底下,蓬松开。心想,冬天的阳光,在上海,将会多么奢侈。 在古城的第一餐,吃了“罐罐香”———一种在小粗瓷罐里炖出来的米线,烫了几片牛肉,撒了一把酸菜和葱花,最上面卧着一块香煎臭豆腐,在浓汤里浸泡久了,吸满了汤汁,一口咬下去,豆腐皮和豆腐芯子藕断丝连,舌尖一舔,又都化掉了。罐子小,却很深,调羹触不到底,喝起汤来只好把着罐子凑上去,烫到心窝里,但舍不得松开嘴,直到把最后一滴汤水吸干,方才罢休。 鸟吧大狗 Jack最“神仙” 朋友小二领我在“鸟吧”搭了张床,说那里住着一群“小神仙”。 沿着涂满鸦的水泥走廊到尽头,一方玲珑的小世界豁然开朗。“鸟吧”里有一个小花园,正中是一处喷泉,紧挨着一张长长的木桌,零星摆了几把小木凳。 整个上午,休想在“鸟吧”里看见半点人影。过了11点,屋里的人头渐渐探了出来,伸着懒腰向木桌汇聚。正午的太阳,洒了迷药一般,刚爬起来,马上又叫人昏昏欲睡。有人光着膀子修锣鼓;有人打几针毛衣驱散倦意;有人喊饿,上大街买一个咸粑粑(面制品,云南特产),便可以打发一天的时光;旁边的美国老头,在大理已经待了18年,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大理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小二专注着手里的烟斗:“真是一把好家伙。” 小二说,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前都是呼风唤雨之辈,从各地来到大理,懒得走了,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生活中有这样一段无所事事的闲散,可以忘却很多烦恼。 “鸟吧”里还有一条英俊的大狗,叫Jack,大到能用“匹”来度量。中了阳光的咒语,Jack比“鸟吧”里的“小神仙”们更神仙,一见阳光,便往地上一趴,浑然不知今昔是何年。 我想,他上辈子一定是一朵“向日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