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成长》正文
从精神废墟走出的惶惑者 写给70年代后出生的人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5:58 《成长》

  作者:于仲达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北京漂泊不定。成长在一个思想和道德规范的年代,牢笼式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却是没有精神底色的一代。生长在一个实用的时代,文学曾是我最大的理想。来到北京,既是生存,也为文学。我的内心一直燃烧着不息的精神追求。但是站在天桥上,却两手空空,茫然四顾。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个教师,母亲是淳朴的农民,弟兄4个,虽然生活不好,却也能勉强维持,1991年我马上快要考学的时候,突然之间父亲患病去逝,家境陡然困窘起来,我当时还在一个小镇上的补习班复习备考,已复读了两年,此时此境,母亲劝我打消再考念头,选择了省内一所工科学校学习,我没有时间多想,只好稀里糊涂去上了,以后我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就浪费在那里了,这所技术学校学生素质很差,管理落后,学生经常打架旷课吸烟,让人无法学到真正知识和技能。眼看着毕业以后工作没指望,我只得又拾起高中课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复习准备再考,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省内一所大学的中文系,终于读了梦寐以求的中文系。谁知走入课堂,我才彻底失望,枯燥的课程、昏睡的学生、无趣的老师,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文学教育与鲜活的文学是两码事,大学中文系根本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那时,我经常去另一所大学中文系旁听,认识了一个爱好文学的老乡,我们成立了文学社,经常邀请一些名作家和诗人交流,收获确实不少,比大学课堂上那帮乏味的教授强多了。

  中文系毕业后,我没有立刻外出闯荡,就在安徽老家县城里的一个新闻单位里上班,想着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和安静的环境。初在县城里上班,我的脑子里还带着一些学校和书本里学来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单纯的书生气与刻板、枯燥而又压抑的县城人的思维形成冲突。我虽然竭力回避,处处压抑自己,提醒自己要与群体合拍。然而封闭的现实处处充满了“潜规则”,我时而碰壁。工作以来,我被迫学习跟屁虫一样的生活,学着揣摩上级的心思,又要处处提防同类的暗箭,这样的日子自然灰色而压抑,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单位开会,民主测评征求意见,我给上司提了一点意见,当时也没有觉得欠妥之处,可是却成了日后我在单位遭遇噩梦的开端。此后的时间里,那个阴暗的上级经常借故打击,给我扣上“偏激”和“清高”的帽子,从批判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罗织一系列的“缺点”和“错误”,从思想改造入手,给我持续地“洗脑”,并到处游说,摇唇鼓舌,在我的亲戚、朋友、同学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到处煽动,对我施加精神压力,此外还授意部门负责人,剥夺我工作的权力,意在让我“反省”,并以工作任务未完成为由,当众批评,引来众多看客围观,偏僻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谁会同情一个手无寸权的弱者?在一个人人只求麻木自保的世俗铁笼里,我的生存处境极其艰难。我的生存处于四面楚歌之中,残酷的势力触手可及,即便是一些我所熟悉的人和事,也变得让我大为吃惊。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依附和顺从在一个群体意志中,被训练得没有个人意志,没有个人情感,没有个人的立场,甚至没有爱,没有真诚。母亲生病需要钱,日常生活需要钱,可是每月工资700多元,我又不愿在小圈子里生活下去,怎么办?痛定思痛,我开始加入到考研的大军之中。2000年9月我第一次走出县城,带着精神创伤,去省内一所大学旁听英语,准备考研。多少个白天和晚上,我捧着英语书在校园里反复背诵,此情此景让不少人吃惊,由于年龄和外语的原因,比起那些年轻的大学生,我考研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几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也在不停地反思,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这种努力究竟值得吗?几年以来的精神炼狱一般的生活,也越来越与我所追求的文学和精神隔离开来,难道仅仅为了谋取一个文凭,我依然这样以自残的形式,折磨?终于我在2004年放弃了考研,我对学院里那些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再感兴趣。

  7月份以后,我辞去了单位的工作,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北京,我一方面惊喜于这里深厚的人文环境,一方面感到生存的艰难,每天全国不知多少人才涌到北京,每一个职位都挤得满满的,我感觉到一种空前的失落,知识落伍,所学非学用,面对这样一种荒谬的时代,我还能说什么呢?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住在香山附近的便宜的租房里,每天坐公共汽车需要5个多小时,晚上回到住处已是9点多钟。在人才市场,在天桥里,在火车站里,在地铁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我都感到人的渺小,看招聘广告,挤人才市场、托朋友求职,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地又鼓足勇气。那天去朝阳门一家公司面试,找错了地方,只好搭车返回北京西站,茫茫人流里,我步履匆匆,汗流了下来……我又一次从生活的恶梦里惊醒:单调、困窘、无奈、荒诞……现实从来就是这样死板,生活早已裸露出了繁杂和世俗的一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既定的生活秩序把人曾有的热情和期待渐渐吞噬。20多年过去了,活着,没有快乐,没有希望,行尸走肉一般,对于生活,我早已放弃了任何幻想。

《成长》杂志独家授权新浪转载此文,未经允许,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