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青春校园聚焦中科大女生窃信事件正文
校园时评:窃信事件无关少年班培养模式

http://y.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0:34 中国青年报

  刚刚过去的愚人节对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师生来说是郁闷的一天。当天下午,该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此时,关于马蕾蕾的种种传言已经在中科大瀚海星云BBS上沸沸扬扬讨论了近一个星期。许多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被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4月3日《南京晨报》)

  发生在中国科技大学的这起“窃信事件”,不由得使我想起10年前那起被称为“中国电子邮件侵权第一案”的薛燕戈诉张男案:张男冒用薛燕戈的名义给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发送电子邮件,拒绝了该校的邀请。此事发生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孰料1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事件再一次发生,不过地点由北大变成了中科大,事件的主角也由硕士生变成了少年班学生。

  如果说10年前“冒名事件”轰动全国的原因在于事件当事人都是北大研究生,那么,今天的“窃信事件”之所以再次引人注目,缘于此事发生在神秘而光芒四射的“科大少年班”身上——对此,有人断言:“此次窃信事件无疑是对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养模式的又一次冲击。”

  马蕾蕾的窃信行为是可耻的,应受谴责。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评价“窃信事件”,不能仅囿于少年班培养模式来探究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相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跳出科大少年班,放眼于整个教育体制以及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重新评价马蕾蕾的“窃信行为”。

  10年前,我们没有把“冒名事件”的责任都归咎于研究生培养模式;那么,今天我们也不能认为发生“窃信事件”是“少年班”培养模式惹的祸。少年班培养模式不应该沦为这起“窃信事件”的替罪羊。否则,真相就会被掩盖,矛盾就会被掩饰。

  笔者认为,“窃信事件”只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是学生诚信教育、法律教育不足的一个缩影,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一个缩影。学校教育的错位、学生评价体系的僵硬、诚信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群体缺乏诚信。就业过程中出现随意违约、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拖欠贷款等现象,这都是学生缺乏诚信最为鲜活的例子。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得不到有效疏导,嫉妒、偏激像瘟疫一样在大学生中间蔓延。

  从这个角度来看,“窃信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换句话说,在何时、何地发生“窃信事件”是偶然的,但它的发生却几乎是一种必然。(作者:张春萍)

  
评论】|【推荐】|【 】|【打印】|【新浪点点通】|【关闭
春意融融 更多>>
[李圣杰] 痴心绝对
[陈慧娴] 千千阕歌
[卢巧音] 好心分手
[张柏芝] 星语心愿
[翻唱原音] 沙宝亮
铃声搜索:
 更多>>
江南 老鼠爱大米 值得
缘份的天空 两只蝴蝶 无所谓
缘份的天空 ColorfulDays 又下雪了
夏虫 了不起 没时间
白桦树 很爱很爱你 刺激2005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