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20多年兴衰沉浮 复旦诗人今返母校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 11:02 申江服务导报

  9月17日,“百年复旦·复旦诗歌日”。复旦百年庆典年里惟——个由校友主办的庆典活动在复旦逸夫楼拉开序幕。两本长宽2米多、高70厘米的“铜书”默然伫立,这尊名为《复旦诗魂》的铜雕,创意来源于当年复旦诗社诗刊《诗耕地》的封面。

  紧接着,中国百年以来所有大学中规模最大的一套学院派诗歌系列《复旦诗派诗歌系列》宣布首发,丛书共计有 4部合集、 12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150余名复旦诗社会员的 1500多首诗歌作品。

  中秋前的太阳分外火辣,但依然有百余名诗友汇聚一堂,其中不乏著名作家、资深学者、广告业巨子、传媒精英……晚上,可容纳 500人的谢希德报告会还响起了久违的诗歌朗诵声。

  “诗人”——中国现代文坛中一个传奇式的群体。 20多年的兴衰沉浮,不知他们风光的时间长,还是沉寂的时间长。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今天,诗人归来。

  20年前,诗人好比“陈天桥”

  用复旦诗社第一任社长许德民的话说,80年代的诗人,就像现在的陈天桥那般受人仰慕。如果把今天称作“网络时代”的话,当年就是“文学时代”。那时的文学青年是最优秀的青年,文学是青年人最痴迷的时尚,诗歌则是最流行的校园文化,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会在床头放一本诗集。

  许德民向记者描绘了1980年在相辉堂举办的一次赛诗会,“走道里全都站满,各系还有自己的

啦啦队。当朗诵到我的《心灵的自白》时,每隔3句就有一次掌声,最长的掌声持续了3分钟。”

  复旦诗社于1981年成立后,想进诗社的同学非常多,每次都要进行考试筛选。因为诗社,校内新华书店进的诗集量猛增。舒婷的《双桅船》,经诗社提议,书店进了2000册,不到一星期就卖完。诗社自己联系来600本《朦胧诗选》,一个中午就被一抢而空。

  1984年,复旦大学生抒情诗选《海星星》出版。这本诗集是建国以来第一本由大学生自编自写的抒情诗集,第一版开印3.8万本,后来又数次加印,用现在的话说,是“人气超强的畅销书”。

  80年代的校园,做一个诗人是很骄傲的。第六任诗社社长刘原讲述了一件真事:90年代初,他的一位朋友在深圳炒股,想请某证券公司老总吃饭,但屡屡被拒。当他得知该老总是当年复旦的诗迷后,便叫刘原帮忙打个电话。接到刘原的电话,老总受宠若惊,当晚就约刘原出来吃饭,称“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偶像”。刘原朋友想透支炒股的请求,老总连眼都不眨就答应了。

  纯真“诗恋”浪漫“诗婚”

  曾经担任过诗社社长的杨宇东告诉记者,就像现在开演唱会一般,当时的诗歌朗诵会也经常在各高校巡回举行,各校诗人喜欢串联在一起。上海滩另一个著名高校诗社———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与复旦诗社的联系最密切。“我们坐半天的车赶到华师大,晚上就住在他们寝室里,一天便开开心心过去了。”杨宇东说。

  许德民的妻子郑洁,当年就是夏雨诗社的骨干。“最早看见她,是在夏雨诗社举办的朗诵会上,她是报幕员,台上的她让我印象很深。”后来许德民和同学带着《海星星》去华师大推销,在食堂门口卖掉好几十本。利用“职务之便”,许德民专门请人送给郑洁一本。当天,郑洁回到寝室后,与室友躺在床上,轮流读许德民的诗和诗集里的其他诗。

  许德民称他俩是“正宗的以诗为媒”。“我们的婚礼也是原创性极强的‘婚礼诗会’,请了一批诗人到家里,一起朗诵自己带来的诗歌,而全国各地的诗人,在同一个时间,由电报传来他们的诗,那一刻的浪漫和神圣,只有诗能够体会。”

  诗人“一夜消失”

  诗歌陷于沉寂,始于90年代初。包括《诗耕地》在内的很多诗刊,都偃旗息鼓了。

  冲击之一来自于经济大潮。数不清的诗人不甘寂寞,把才华投入到发财致富中去了。而留守的诗人,得到的关怀也越来越少。许德民把这种现象称为“诗人一夜消失”。

  刘原却认为,90年代不缺少好诗,也不缺少好诗人,而是缺少发现。“越来越多的诗歌编辑,与其他出版社交换‘关系稿’,为的是换取利益。真正的好诗,却因为没有‘交换价值’而湮没了。甚至一些曾经的顶级文学刊物,也未能免俗。”

  当良心的底线无法坚守,诗歌的崩溃势在必然。

  博客会不会促进诗的回归?

  许德民说,最近几年,诗歌已经到了一个能否复兴的关键拐点。

  “以前,为了生计,诗人不得不改行,而在经历了多年功利社会的角逐之后,诗人们品尝过财富世界的成功,再回到诗的身边,温暖和清新依旧,很容易‘旧情复发’、‘老房子着火’。”许德民之所以全情投入这次诗歌日活动,是为了创造一个让诗人和诗歌重新碰头的机会。

  他很想把这个活动坚持下去,“如果将来每年都能出一本《复旦诗派诗选》,坚持个10年、20年,我们的足迹就会很清晰,诗人的脚印也不会再中断,消失。”

  包括许德民在内,很多复旦诗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博客是当今传播诗歌的一个好载体。“与80年代承担思想觉醒的使命不同,将来的诗歌肯定越来越趋向私人化、审美化,没有比博客更好的载体了。”

  什么是“诗人气质”?

  许德民:享受生命

  诗人精神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珍惜,人性的关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直到21世纪,世界才有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理念,和平和幸福是全世界人们真正的追求。幸福的具体内容无非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享受生命的短暂的美丽和愉悦。那么娱乐和享受成为生命的最本质的需求。赚钱只是手段,享受才是目的。一切文明进化、文化的努力和经济的腾飞,其惟一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享受生命。好了,诗歌的全部意义,就是在生命的本体意义上插上自己的弱小的翅膀,让人在读诗的时候享受片刻的美感、快感。

  傅亮:并非“反叛”和“浪漫”

  很多人一提起“诗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疯狂”、“叛逆”、“爱情浪漫”,其实这大多是误解。比如说“反叛精神”,根本谈不上诗人的“专利”,那么多不会写诗的人不是也在愤世嫉俗吗?我认为,诗人气质应该是找到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享受人生。

  至于徐志摩式的“浪漫”,恐怕只会出现在30年代那尚未开放的历史阶段。现在观念早就开放了,诗人在爱情方面的“浪漫”早已不具备优势。

  刘原:诗性即使命

  对一个真正的

文化人来说,即使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也应该坚强地握住手中的火把。作为诗人,尤其是占据诗歌发表平台的人,推动诗歌的回归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杜立德:相见不如怀念

  一个诗人,一生都在写作,哪怕只有一两句诗能让人记住,他就已经成功了。对我而言,诗歌是永远留存在我心中的一段美丽回忆。至于诗歌能否复兴,不必强人所为。美好的东西总会留存下去,哪怕有一天它成为古迹。(作者:郑翌)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