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复旦人的百年记忆:国福路51号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 10:49 解放日报

  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国福路51号是一个亲切、熟悉而又充满崇敬的名字,因为它是与德高望重的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联系在一起的。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的首任书记。他的代表作《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首创了中国修辞学体系,为现代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历史贡献。复旦大学已明确规定国福路51号为陈望道故居。

  在小路的一边,与51号并排另有两幢小别墅,曾为苏步青和谈家桢教授的寓所。盛夏时过午后,也许房舍的主人正在休息,除了不息的蝉声,仿佛整个第九宿舍就像睡去一般的寂静。走到小路的尽头,就是老校长的故居。一座欧式的三层楼绿瓦别墅呈现在眼前,围墙内侧原本错落有致栽种的桂花树、杏子树、枇杷树如今已长大成林。转身抬眼望去,院内满目浓绿,阵阵清气扑来,炎夏也随之消退了几分,我又一次被这里的一切和静谧所魂系梦牵。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只是孤单的一幢房子,周围一圈筑有围墙,围墙外是连片的农田。大门朝国福路,门牌号为51号。除了大门,靠国顺路方向还有一扇边门与农田相通。这里原本是一位资本家的私家花园,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此时的复旦大学已是一所相当完备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正处于一个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为了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为了接待外宾的需要,根据市里的安排,复旦大学把国福路51号买了下来,

装修后请陈望道校长入住。

  国福路51号,总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用房有十间之多,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想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新居。后来经学校再三说明并答应将校内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国福路5l号底层,问题才得到解决。

  1955年陈望道迁入后不久,底层即为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所用,大

客厅一分为二,东面一间仍作客厅用,西面一间和原来的小客厅皆作为研究室的办公室,配电间和
衣帽间
则为研究室的资料、书报存放室。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一个语言研究中心,由陈望道亲自主持。著名教授郭绍虞、吴文祺、周有光、倪海曙、濮之珍、李振麟、胡裕树、蔡葵等都曾受聘于研究室,邓明以、程美英、杜高印、范晓、宗廷虎、李金苓、陈光磊、李熙宗等教授也都先后是研究室的成员。这个研究室就是今天复旦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前身。

  1955年入住国福路5l号以后,身为校长的陈望道,为了五十年代复旦大学的发展,可谓呕心沥血。他办校务,组成了校务委员会这一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又形成了行政办公会议(后改为校长办公会议),作为学校的最高执行机构。在完成了校务、教务建设后,他又倡导科学研究和树立优良学风。在他的倡导下,复旦大学从1954年开始实现每年校庆同时举行科学报告讨论会的创举,一直延续至今。五十年代复旦大学拥有了许多第一,正是这些第一,使它成为东南第一高等学府,中国的名校,完成了第一次腾飞。入住国福路5l号的陈望道,身为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文化部部长、高等教育局局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还参与接待前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和中美上海公报签署等外事活动。51号故居光荣地经历着这一切,默默地牢记着这一切。

  在就要离开51号的时候,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笔者又绕着5l号慢慢走了一圈。回想当年51号,因主人的声望,又因房屋的独特结构,经常可见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前来写生,逢年过节,更有许多复旦人来此摄影留念。而今,房屋的内部被改建,外墙多处凹陷或凸起,尤其是屋后的外墙更是青苔丛生,岌岌可危。房屋的东大门和北面的后门被人用木板牢牢地钉着,不免有“人去楼空”的悲凉之感。笔者的目光久久凝视着51号,5l号无言回应而又似乎在殷殷期待着修缮时刻的到来。是的,这一天应该到来,也一定会到来。2003年11月28日,由校庆办和校档案馆联合举办的“陈望道档案捐赠仪式”上,党委书记秦绍德同志这样说过:“陈望道先生是我们大家十分敬仰的老校长,更是一位为复旦大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校长。我们准备把陈望道校长的故居国福路51号加以修缮,然后展出几位校长一生的业绩,以教育后人。”

  诚然,把陈望道校长的故居修缮后用以展出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几位老校长一生的业绩,是一种极有意义又极有价值的举措。半个多世纪来陈望道追求真理,始终不渝。他为党做了大量工作,资望很高,却不张扬,凡事低调处理。这样一位人格魅力的老校长,在复旦的地位,是历史更是人文铸定的天经地义,永远不会改变。

  笔者欣闻49届新闻系学生与80届中文系学生诚望在复旦百年校庆之际,为母校作些贡献,愿集资修缮他们的恩师、复旦大学陈望道老校长的故居,但愿莘莘学子的这一愿望能得以实现。(作者:陈振新)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