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典藏复旦的真精神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08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从80年考入复旦起,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她。回看来路,每当有人问以成长的经历,我总会说,在复旦获得的学历就是我全部的阅历。

  我读本科的那个年代,人们对知识的崇尚是后来的学生很难体会的。以至直到今天,心下仍不无偏见地认为,我们在校园那会儿与后来的求学者在这儿是不太一样的。我个人学术兴趣的养成,也与那个时候弃绝一切娱乐,遍听文史哲三系基础课大有关系。现在我都能记得,那些任讲的老师是如何各有专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题旨,几无剩义;课间的答疑也精彩纷呈,很见急智。更为难得的是他们都很敬业,间或,学生也听得到老师在分房升等上的种种矛盾,但生活的不如意并不妨碍他们对学问与学生的热情,一旦走上讲台,就是师道尊严,既严格要求,不稍驰纵;又貌温气夷,娓娓谈来。那种“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拳拳真情,还有崇尚真理信奉平等自由的学人本色,每每使问学的我们如沐春风,由服其学而慕其人,从教室追到寝室,从课上纠缠到课后。以后,这一代一代的学生撷其芳华,各取所需,居然都能经营成家。而此时老师们有的业已故去,有的退休在家,年轻一些的也已华发上白头,盛年不再了。念及这一点,心中正有无限的感念。我们感念老师以自己的关爱与信任,参与了学生的人生规划。目标也好,理想也好,有时不尽源出自己,有时别人比自己更能准确地找到它们。那些帮我们找到这些东西的人,我们能说他们仅仅是教会你某一门课程的老师吗?

  春秋代序,瞬息之间,我也步入中年,并在

复旦任教十多年了。在持续的工作中,我的额头不再光滑,精力也开始耗散,但心中有热情与理想不灭。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依然需要鼓励,那么,怎样的鼓励才算是对人适切的关怀?我想,我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老师们所给的那一种。水至清则无鱼,生命的幽深处自然有烟有雾,挫折与沮丧在所难免,怎样的一份督勉才是温蔼而坚定的支持?我想我还是向往自己的老师们所给的那一种,它朴素、含蓄,但有足够的理解与包容,它接受你全部的自我解释与勉强开脱,但又信赖你的认识水平决不仅止于此,相信你会吸取教训,重新出发,这足以培养出一种坚强的人格与开阔的胸襟。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让心地宽广”,一个心地宽广的人,是对得起造物者隆大赐予的人,也是一个能在天地间做成高尚纯粹的人。自然而然,他的事业成功,人生幸福。

  借着对求学经历的回忆,我想说明复旦之于我的深刻影响。它让我抛弃求近功食短利的燥急与幸进,时时提醒我必先流汗撒种,才能欢呼收割;必先摆脱过度的物役,为生活设置意义,才能为人生找回对普遍理性的执著和对永恒意义的信心。

  每个人都不得不服从于某种传统,归属于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信念的,也是实践的。在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时,我们总结的复旦精神,必然会有许多的发现。我所说的是自己一点具体真切的感受,一直以来,他们常萦在心,难收腕底。之所以勉强写出来,是相信其中有复旦的真精神在。

  ■汪涌豪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教授)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