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百年校庆与复旦精神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05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2005年5月,也就是两年后,复旦大学将迎来她的一百周年校庆。这将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庆典,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及海内外校友,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然而,百年校庆,不仅是一个节日,一个庆典,更应当是历史的发掘和总结,是力行进取的阶梯和机缘。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复旦人的努力开拓,复旦才有了今日的影响及规模,并被国家列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所谓承前启后之枢轴,事业进退之关键,正当此时。因此,这次百年校庆的意义应当更加深远和广大。

  当我们面对

复旦这一百年的历史并试图对其进行回顾与总结时,我们总是发现有太多的内容和材料,有太多的事件和侧面。这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我们积累的丰厚和资源的富有;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即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这样一些内容和材料往往还是杂然纷陈、支离片断的,因此我们将以何种方式来对它们进行总体的把握与综合呢?不仅如此,由于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一般说来总是与未来相关联,对复旦百年的回顾和总结直接关系到复旦未来的发展,所以总体上的把握与综合不仅显得必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究竟根据什么来使各个不同的内容与材料、彼此相异的事件与侧面形成一个清晰连贯的总体?究竟依据什么来使过往的历史能够通达未来的筹划,并对发展的定向产生影响呢?我的回答是:这就是“复旦精神”。

  所谓“复旦精神”,其实就是复旦人在近百年的奋斗中凝练形成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就是复旦大学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活的灵魂,就是经过百年积淀而成的复旦历史底蕴和品格特征。唯有依靠这种“复旦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持之不堕,方兴未艾。

  但这样说来,关于“复旦精神”,我们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或答案呢?我看既有又还没有。说它有,是因为我们过去也曾总结过历史,复旦的先贤们也曾在当时情形下概括过“复旦精神”的总体原则或特征;说它还没有,是因为时代在发生改变,我们总是立足于一个时代而对我们的历史有所述说,对我们的基本精神有所领会、有所概括。一位哲人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所谓“复旦精神”也并不是一经提出便被固定下来且恒久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与时俱进地审视自己、总结自己而作出的概括。

  因此,事实上,我在这里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关于“复旦精神”的问题,并把它交到每一位复旦人(以及关心复旦事业的人)的手里,希望大家广泛地参与到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而我个人目前只能就此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复旦精神”是深深地扎根于复旦百年历史之中,也因此而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之中的精神,我们决不可能脱开这样的历史来抽象地谈论“复旦精神”。复旦诞生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适才废除科举、刚启现代教育之时;复旦成长于外侮内乱不断,风雨飘摇的环境之中,一部复旦创业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缩影,追求学术自由的努力和追求爱国民主的奋斗,交织成复旦的初创史;复旦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复旦的崛起是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象征。没有对历史的认真发掘和切近体悟,没有由历史而来的性格描述和特征概括,所谓“复旦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历史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这一结合使“复旦精神”既体现深厚的积淀,又体现生机勃勃的活力。一方面,在近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复旦不仅以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积极参与并有力推进了我们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并且以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态度铸造了取精用宏的学术思想,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颇具特色的复旦学人。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其转变之巨,意义之深远,前所未有。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对于复旦未来的发展既提出挑战,又形成机遇。根植于深厚历史传承中的“复旦精神”若不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就不可能延衍光大。传承历史和不断发展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恒久与变通的关系。举例来说,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除开传授专门知识外,还在于成为学术之津梁,思想之摇篮——这是恒久的东西,是不可改变也不应改变的,否则,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了;但是思想之对象、学术之题材、传授专门知识之方式或方法,却应当而且可以适势变通,否则,我们的知识和学问就完全与时代脱节了。总之,上述两者不可偏废:“复旦精神”既深沉浸润于百年历史之孳乳中,又当能够是积极进取的和有所作为的。

  再次,关于“复旦精神”的讨论和概括也许需要有一些步骤和分工。首先需要材料的集中和研讨,人物的采访和调研。全体复旦师生员工都来参与,老、中、青三代复旦人都应发表意见。如此才能基础更宽、内容更广。其次,需要有多方面的归纳和提炼,而且这样的归纳和提炼不是和具体性相脱离的。“复旦精神”并不是枯燥的概念词藻,也不是什么空中楼阁,而是在多方面的事例、活动和经历中具体地显现出来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某种形式的适当的概括。这样的概括不应当是僵硬乏味的,而应当在上述背景中并且通过我们的积极参与而成为生动活泼的、深入人心的和有感召力的。

  我相信,在“复旦精神”的讨论中我们形成的共识将成为复旦未来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它将在百年庆典之际成为所有复旦人共同的心声与口号,并推动和引导我们的事业进一步走向辉煌。(校党委书记 秦绍德)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