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江湾校园话旧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36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文/张仁家

  南北各大学的情形,因为弟兄们和亲友在里面念书的很多,所以知道不少。各校都有各校的优点,但从未看见一个学校,像复旦这样,有一种独立的个性和创造的精神。

  记得笔者在校那个时期的前后,母校一天一天的在发展中,前来求学的也一天一天增加,各处只听见“考复旦去!”的声浪。社会上对于复旦都有一种新的看法,青年的心目中都抱着能进入复旦的愿望。当时我们也曾研究过,为什么复旦会有这样大的吸引力?是仅仅为了系科好吗?为了教授整齐吗?为了设备充实吗?为了科学的发展吗?为了运动出名吗?不是的。复旦当时之所以蓬蓬勃勃,使得各地的青年向往,实因为除了上述各项优点外,还另有其独立的特点,那就是革命性、爱国、自治、学术自由,先天后天都富有这些精神和特质,给我国也可说给世界上的大学,效一异彩,创立一个新的典型与风气。

  明白了美国建国的历史,就可以知道美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的美国。明白了复旦建校的经过,就可以知道复旦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学校。五十年前,马相伯先生和于右任先生等,感于国家民族的危亡,脱离专制者的压迫,创立母校,产生了上述的一些特质的传统,便形成了后来的复旦。辛亥革命后,国父很重视这个学校,曾费了不少的力量加以培育。民初以后,学生爱国运动,多是复旦的学生在领导着。北伐的时期,有的同学为了响应革命军,常常夜晚拿着枪,躲在淞沪铁路的两旁,向军阀的军队射击。“一•二八”战事发生时,复旦师生,曾以血肉去保卫国家,参加前线作战,实践报国的志愿。其余的革命先进更不用提了,所以复旦师生的爱国革命精神,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的,他们的勇敢精神,不在革命军人之下。所以今天谈革命爱国,不可不知道这个最早富于革命精神的学校。

  在北伐之前,要想了解一个所谓民主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情景,最好是到复旦去看一看。那里是民主制度社会的缩影,发挥极度的自治精神和公共道德。一切事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管理,用不着学校当局烦心。那里有自由,有仁爱,有理想,有快乐,各人有各人的耕耘和收获。上午八点多钟,各种壁报,纷纷出版,琳琅满目。下午各种集会的通告,树立通衢,五光十色,逗人注意。晚饭刚罢“笃、笃”的声音(那时母校的钟声响法是:起身睡觉打一下,上课用膳打二下,普通集会打三下,紧急集会或全体大会打四下),喇叭筒声和铃声,不绝于耳,各种集会活动开始,热闹非常。记得那时母校的各种学术、社会、运动性的集会活动之多,为任何学校所无。全校一千多同学,没有一个不在动。图书室里,实验室里,教室里,运动场上,甚至校外郊区里,无处而不是挤满了人。各人照着各人的理想,遵守着公共生活的秩序,自由的发挥个人的天才,过着研究学术的生活。

  谈到复旦,第一个就使人想到它的自治精神。复旦学生的自治精神,说起来真是近乎奇迹,不但是国内任何学校不能比拟,就是国外著名的大学,就我们所知,也想不出一个能超过它的。我在母校念书的前后时期,校内是没有训导和舍监。下午下课之后,校内没有任何师长,一切的校规和秩序,完全是靠学生自己守法与自尊的精神维持。一个人做了一点妨害公共安宁秩序以及卫生的事情,立刻就有人来指责你。从没有人敢在熄灯后,高声谈话,或在饭厅宿舍盥洗室里做出不整洁的事情,影响公众卫生。在这种高度自治风气之下,大家只有守法与是非的观念,而没有对人的观念。因此更有一事,颇见称于时,至今犹为人叹赏者,那就是第一宿舍的管理情形。第一宿舍,是校内最老的一所大建筑,楼上下两面都是房间,住人甚多,很容易显得杂乱。这样大的一个人群集中的处所,其管理权几乎操之于那个宿舍的工友身上。那个工友约摸五十多岁,块头甚大,人很勤恳稳练,他的名字好像是叫“寿康”。他对于第一宿舍,弄得上下清洁,井井有条。在我们中国,一个公共建筑的楼梯和地板,不是像膏药的样本,满地痰迹,就是像西画家的色板,五彩缤纷。凡是住过第一宿舍的学长,总还记得那个楼梯和走廊的清洁,房子是老了,有的油漆已磨去了,但是凡是油漆存在的地方,莫不擦得像镜子一样;在早晚梳洗的时候,如果有人做不卫生和不守秩序的行动,他就要不客气的,向其严正劝告。在夜晚十点钟的时候,就寝之前,在图书室、实验室及作各种活动的朋友,都回来了。这是一天中,声音最多的时候之一。可是到十点整,他一声令下,关熄电灯,全舍立刻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谈话或弄点响声。这一点,给人印象最深,至今还常常想起。

  那是偶然呢,还是必然?记得在校读书的前后,复旦人材之盛,叹为观止。那几年无论对外中文演说比赛,英文演说比赛,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比赛等锦标,都非复旦莫属。而田径赛的全国纪录,至少有八项,是复旦所保持。当时同学中有所谓小老头者,是一些学问优良、写作俱佳的同学之称。这些人,年纪并不很大,但才气横溢。那时各党派(校内学生党派非政治党派)遇有政争时,即笔战开始,双方发表长论,用牛皮纸两三张书写,采古文笔法,达数千言。书法都是魏汉碑体,真是洋洋大观。

  谈到复旦的运动,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大体讲,自从民国十年以后,即进入争雄时期。东八大末期,复旦足球崛起,继南洋、约翰而称霸。最著名的三个健将,是王振声、吴炎章、张锡恩。他们都是杰出的人才,同时是上海中华队的队员。江南大学体协成立以后,黄炳坤、沈昆南、卞凤年、 钟连基学长等来校,已臻全盛时期,江大各种锦标,几乎为复旦包办。后曹廷赞学长等来校,排球方面,又添一支生力军,这些都是远东的名将。近年我国体育,渐渐普遍,但不知何故,运动员的体格,反没有从前魁梧。一般的说来,从前硕大体型的比较多,像南开的三金刚,南洋的杜荣棠、申国权,复旦的王振声、黄炳坤、沈昆南等,更是罕见。当时在运动场上,提起王麻皮(即振声以绰号出名),使敌人胆寒,在足球赛时,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骁勇。二届远东运动会后,日菲田径进步很快,我国则靠足篮排球三项以撑门面。五届大会在上海举行,我国赢得以上三项锦标而居第二。尤其是上海球类运动,非常发达。后来香港足球队又征沪一次,第一流的队员,均是光头,给

上海人印象很深,足球风行一时。十四五年,李惠堂先生到沪,沪上足球猛进,可与香港抗衡。母校遂聘李先生担任体育指导,每日来校指导足球练习,曾训练出不少人才,成为上海中华队的名将。

  母校学生军,是在十七年春季,由热心同学在学生会里发起的。最初只有二百余人参加,后来遍及全体,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是全国第一个学生军。后来冯庸大学,也成立了学生军,以后各地纷纷仿效组织。十七年秋天,到杭州演习,在湖边露营。当队伍走在市区时,整齐严肃,市民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种队伍,颇为惊讶,纷纷打听。十八年总理奉安时,赴京参加行列,中央党部评奖为第三名。后来参加“一•二八”战事,震动全国,争光不少。

  十八年间,美国有一大学,组织一海上旅行团来远东游历。经上海时,来母校参观,并比赛篮球。那位教务长,一到校内,即找Dr.T.H.Lee,等到带领他见面之后,才知道他的父亲是李校长的同学,他并且说,他来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到上海后拜见这位老世伯。

  天资聪颖的人很多,有一位同时期姓俞的学长,他是徐家汇中学部升入大学部的。他在中学时,有些同学面临大考,不去看书,买些花生米和点心,请他一个人去念,他念完了再给大家讲述。他在大学部时,成绩都是极高。他毕业后,参加江苏县长考试,录取第一名;后来到广东参加县长考试,又是第一名,最后至某省参加同样考试,仍是第一名,可称怪杰。那时母校天资高的人确实不少。廿一岁毕业的人很多,甚至有一位同学,他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才只十七岁。在那一个时期,东吴法科是很著名的,功课很重。因为是在夜间上课,有的同学,兼读东吴,差不多同时可以拿两个学士学位,预备赴美

留学时,容易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中国文学科的鲁伦学长,我想必有不少的人尚记得他。那时他虽然是一个学生,(下转第2,3版中缝)(上接第3版)可是他腹内的宝藏,却是不少。他毕业的论文题目,是《秦腔脸谱的研究》。他不但搜集了百多副的脸谱,而且画得极其精美。看过秦腔脸谱的人,都知道比京剧脸谱要深刻好看得多。不知道他怎样搜集得来这些脸谱,非常珍贵。这本东西,原存在母校,如果散佚,那真可惜。鲁学长卒业后,回到甘肃新疆一带办报,卒于新疆,遗下妻女,其夫人据闻为当地有势力者强行娶去。三十八年夏天我到兰州时,曾极力探询此事,未得下落,不胜唏嘘! 母校男女同学制度,是从十六年暑期学校开始,得到李校长许可,在校内试办,如果成绩好,则可继续。结果成绩很好,李校长颇为满意,遂正式开始。东宫的房子,内部很精致,四个屋角,原先本想做成向上弯形,但是这四个弯形屋角,要多费三千余元,当时因为经费困难,遂改成平式。在先前复旦里,穿西装的不太多,后来也许因为男女同学和华侨同学增加的关系,穿西装的渐渐多起来了。

  复旦前后门的小店,比任何学校的小店要多,而且都很讲究精致。不过在早期的时候,那些开店的,并不全是十分内行,有逃账的,也有亏本的,各种笑话连天。有一年暑期,我和鲁伦学长、潘廉方学长,同在后门内西边一家小店内包饭,老板是苏省北部的人。因为我们是从北方来的,一天他大概是想夸耀他的手艺,对我们说,他可以做馍馍给我们吃,我们当然欢迎。第二天中午,他替我们每人装了一大盘馍馍,垒成塔形,我数了数,整整十二个,我们吃了一个也不剩。如此两天,到了第三天,我们要吃馍馍。他很不好意思嗫嚅地说“蒸笼坏了”。

  (原载1955年《复旦通讯》)

  【作者简介】张仁家(1909—1995),山东济南人。193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资源委员会和教育部工作。1949年去台,被派往美国和加拿大负责留学生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