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故事:考上清华大学 至今仍穿初中衣(图)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10:13 重庆时报 |
![]() 高考生尹祖奎 本报记者刘自强摄 贫困生档案 尹祖奎:19岁,巴蜀中学“宏志班”学生,班长,中共党员。梁平县和林镇蔡家村2组人,父母务农。母亲患精神疾病,家庭极度贫困。 2005年高考,尹祖奎以682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录取。曾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现在还穿初中的衣服 在和尹祖奎聊天时,这位以68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男孩始终比较腼腆,低着头声音很小,话语中带着几分胆怯。 他坦言,家庭的贫困他曾感到十分不自信,父母也因此被人看不起。当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消息传来后,他说:“父母终于可以在村里抬起头了。” 暑假尹祖奎找了份家教的工作,以此换取微薄的生活费。他已经很久没有穿过新衣服了。他说:“很多初中的衣服现在还能穿,不用买新的。” 跑1小时山路去上学 尹祖奎出生在梁平县和林镇蔡家村,非常偏远,离最近的和林镇步行也要1个半小时。“现在村里修了一条公路,但也只能勉强进出拖拉机”。 父亲尹云华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尹祖奎读小学时,为了供孩子读书,他曾到广东、武汉等地干苦力活。母亲刘在会在家养鸡,靠卖点鸡蛋维持生活。 初中三年,尹祖奎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跑1个小时到镇上的初级中学上课。从家里到学校全是山路,他却从不迟到。三年里,尹祖奎一直是年级第一名。 2002年,巴蜀中学的一纸通知书使尹祖奎成为该校“宏志班”的一名学生。高中三年,尹祖奎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多花一倍的时间。一位同学这样描述:“他精力很好,常常复习到深夜两三点钟,第二天照常上课。” 尹祖奎却说:“我没有别人聪明,所以只好多花点时间。实在太疲倦了就在课间打打瞌睡。” 母亲患有精神疾病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尹祖奎的母亲刘在会突发精神病。“孩子他妈每次出走我着急得不得了,常常找遍梁平县。”父亲尹云华说。 为了照看患病的妻子,尹云华的打工之路从此终结。由于家里无钱治病,刘在会的病一直拖着。 家里的肉只用来待客 “我家只有三分地,种的粮食只够维持温饱。”现在,尹云华在地里种上稻谷、红薯、包谷、小麦,“一年大概能收400多斤谷子”。 节衣缩食成为尹祖奎唯一的选择。“平时我们就吃点红薯、包谷什么的。每年杀头猪做成腊肉,但只在招待客人时才会端出来。”至于水果,尹云华想都不敢想。 2003年,尹云华贷款1200元买了头耕牛,到现在贷款也没还上。他告诉记者,每年全家收入约在1800元,几乎是入不敷出。 家里的电话是尹祖奎考上高中后安装的。“都是为了孩子方便联系,”尹云华说,“我是党员,村里各家的电话是在我的倡议下安装的,但我却是最后一个安电话的人。” 尹祖奎的家是土屋,现在也已出现了很多裂痕。 “贷款也要读完大学” 说到孩子考上大学后的学费,尹云华一愁莫展。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寄到,他不知道学校究竟会让他缴多少学费。对于学费尹祖奎似乎不愿多谈,他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墙。 思来想去,尹祖奎说:“即使贷款也要读书,以后我工作后再慢慢偿还吧。”“现在我考上清华了,母亲的精神似乎也好了些,村里的人对父母尊重了许多。”本报记者 唐小涛 欢迎热心企业、读者通过本报热线:023-66099999,向他们捐助,也可亲临本报捐助,本报记者将及时将捐助款转送给这些考生。 本报地址:南岸区南坪南城大道249号重庆时报社(四小区车站旁,六院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