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动感e族《探秘花季心灵》正文
第八章 河的对岸

http://y.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 11:01 新浪教育

  我们站在河的这一边,老师、父母们站在河的那一边,对面的景观是什么样的,我们总也看不清楚。

  假如有一座桥,你会走到河的对岸,去看看那边的风景吗?

  12月28日 多云

  我最近在家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不对劲,总觉得很烦。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功课学得很好,父母喜欢我,从来没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可是最近却有些不对劲。比如说吧,前一些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骑车去郊游,玩得很快乐,可是回到家里后,妈妈却对我问个不停:“玩得好吗?”“都和谁去了?”“累不累呀?”我听了之后心里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股火气,“你累不累呀?”之后,扭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母亲吓了一大跳,感到很茫然。我想母亲正站在门前想问个究竟,可我就是趴在床上不想理她。几天之后,想想她当时伤心的样子,又感到很内疚,后悔当初不应该对她那样。今天,我到一个同学家去,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饭、聊天。觉得他们家的气氛是那么快乐,那么热闹。回到家突然觉得父母没有以前那样令人尊敬了,家里也没有以前那样温暖。

  家长就够我心烦的了,偏偏老师也让我不安。小时候老师总是那么好,能了解我们的一切,可是初中的老师却很少能了解我们。按说,初中的老师应该比小学的老师更有水平,更有知识啊!记得开学不久的自习课上,有一位调皮的同学在我们代数老师的背上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肥猪”两个字,我看到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当这位老师走到我身边的时候,我伸出手去把这张纸条揭掉。刚刚揭掉,老师转过身来,她看看这一张写着“肥猪”的纸条,又看看周围同学那奇怪的表情,顿时大发雷霆,把我臭骂一顿。她骂我什么,我当时一句也没有听到,只知道她歇斯底里,声色俱厉,如果我是男生,肯定和她大闹一场。我默默地忍受了那一切,从那之后,我对代数课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家长不能理解我,老师又是那样专横,我真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真想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有一次我抱着厚厚的一摞作业本,往老师的办公室送,由于刚下过雨,路很滑,一不小心,我滑了一脚,作业本散落在地上,满地都是。我狼狈地把它们送到办公室,老师一句批评的话也没说,他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说:“摔着了没有?”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买什么;做错事的时候,妈妈是不会责备,只会鼓励我再试一次。

  你有过这样类似的苦恼吗?觉得大人们都不理解你,你们站在时代的两端,中间好像隔了一条长长的河流。的确,成长于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之间必然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或者可以用“代沟”来命名之。然而承认代沟的存在并不就意味着两代人之间一定是相互不理解和淡漠的,最重要的是站在代沟两边的人不是背道而驰,而是相互靠近的。代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们以“代沟”为借口来拒绝父母的靠近,父母走近一步,你们后退两步,那么,代沟只会越来越大。

  确实,有时父母的守旧、唠叨很让你们心烦,父母的强硬态度让你们想反抗,甚至有时父母让你们觉得不可理喻,甚至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你们有没有看过,当你们反抗父母、说出伤人话语转身离去后,身后父母的脸上那伤心的表情,那种想起来就觉得心酸的神态?

  1.代沟是怎样形成的呢

  代沟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两代人生长环境的差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即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养成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现在心理学家有的人认为三岁以前是行为方式、态度、性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的认为五岁以前是关键时期,也有的认为七岁以前是关键时期,但无论如何,说明人的行为方式、态度等在青年之前就基本形成了。“孟母三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代人的童年在时间上一般相隔二十年以上。这二十年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有很大的变化,生活方式也改变不少。因而两代人之间心理上自然形成了差异。

  其次,由于两代人在发展过程上的差异。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和智力都在迅猛发展,学习能力也进入了较高效率的阶段,因此青少年具有充沛的体力与智力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乐于探索;喜欢新奇的世界,爱好活动,不畏艰难。而成人的身心发展则处于生命过程的另一个阶段。他们由于经验的积累,若干观念和态度已经成熟而趋于固定;已经形成若干行为模式,而不希望轻易改变,也不容易轻易改变。另一方面,青少年阅历毕竟太浅,经验不多,满腔热情却不够稳重,好心办坏事是经常发生的事;而成年人经验丰富,办事老练,但在许多事上热情往往不足。这样与下一代青年之间就产生了差异。

  最后,两代人社会地位不同。例如父母不仅要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要抚育好子女,负担全家人的生活费用,承担的责任很重,因此他们必须兢兢业业,谨慎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而青少年则不同。青少年正处于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时期,往往只知道花钱的痛快,很少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也没有那么多的责任,只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把学习成绩提高就可以了。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有些孩子认为父母过于保守,认为他们无法了解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无法体会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等,不愿意多和父母交谈。再加上两代人的活动范围不同,作息时间也不尽相同,各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父母与子女接触、见面机会较少,就更谈不上相互交流思想了。就这样代沟产生了。

  2.代沟的表现形式

  由于代沟即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两代人之间的交往必然会有一定的障碍。为了与父母、与老师成功地交流,有必要认清什么是代沟,它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什么是代沟?它是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呢?一般来说,代沟在现实生活中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怨气。孩子们会常常抱怨上一代不理解他们的要求、兴趣及思维方式。上一代埋怨孩子,认为他们不能理解自己对他们的期望。这是最主要的一种矛盾表现,有许多言行,都是从此引申而来的。

  (2)赌气。有些孩子到了初中以后与父母不和,闹矛盾,认为父母什么都不懂。常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小知识来对付父母,不理睬父母等等。对老师也是这样,孩提时,把老师看成是最有权威的人,但到了初中后则认为老师也就这样,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甚至也和老师顶嘴。一些青年家长或教师则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不理孩子,向孩子赌气,弄得孩子不知所措。

  (3)泄气。家长和老师也常常对学生或孩子发脾气,如打骂孩子,体罚孩子,执意让孩子顺从自己的要求,把孩子作为泄气的对象。这种行为在老师和家长中很少,一般是孩子赌气、泄气的时候,或心情极其不好的时候发生。

  3.缩小代沟

  缩小“代沟”,不是其中任何一方单方面的责任,而需要两代人共同努力,学会交流,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首先,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做到角色置换,相互理解。父母认识到自己与子女在生理、心理需要方面的差异,重视子女出现的独立意识,做到关心而不管死,严格但不苛刻;子女自觉尊重孝敬父母,体会父母养育之辛劳,重视父母的人生经验,接受他们合理的教诲。

  其次,面对代沟,不能回避,而应该及时进行沟通。互相接纳,相互学习,两代人在情感上要彼此融合,增进互相了解,取长补短,跨越所谓“代沟”。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以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使两代之间在一个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摆出自己的理由,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到一致,即使不一致, 双方也可以从中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更完善的意见。

  最后,求同存异,对于两代人间存在的差异,要互相沟通达到统一,不能统一的,要求同存异,宽容大度,也能弥合“代沟”。 

  注重心理沟通,不仅能增进两代人的心理健康,减少彼此的困惑与不安,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感情,共同填平“代沟”。事实上,当子女进入青少年期,亲子关系恶化并不是必然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来源于双方的努力,而许多的青少年只是片面地把这个责任推给了父母。双方的不理解完全是他们的错吗?

  让我们扪心自问:

  (1) 我是否总是在父母过问有关我的事情的时候,明显地表现出不耐烦?

  (如果有人总是对我表现出不耐烦,我会怎么样?)

  (2) 我是否曾在父母面前遮遮掩掩的,害怕他们知道我的秘密?

  (如果有人在我面前神神秘秘的,我会好奇吗?)

  (3) 不管是谁先开始,我是否曾在跟父母说话的时候,语气很坏,声音很大?

  (如果有人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我的情绪是否会马上变坏,甚至很火大?)

  (4) 我是否讽刺过父母的观点已经过时,甚至有些瞧不起他们?

  (如果有个比你年纪小很多的人反抗你的权威,你会教训他吗?)

  现在,你是否大概能够理解一些父母的反应了吧?即使你们跟父母关系恶化,也绝不是父母一方的责任。或许父母的态度有错,但是,你们可能也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

  (1) 确定自己的秘密对自己和对他人不是具有“危险性”的。否则,应该告诉家长和老师。

  (2) 开诚布公地向父母分析:我们有权应该拥有自己的秘密了!我们可以借助专家的观点,跟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一个大人如果想要获得我们的尊重,首先应该尊重我们,身为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作为交换,认真权衡双方的要求后,事先约法三章。

  (3) 做到不首先挑起战火,不把父母在情绪激动时的表现当成他们一贯的作法。记住,在情绪失控时,双方对自己的言行都是控制不住的,父母有那样的表现也是正常的。

  (4) 经常与父母交流、聊天,让父母放心地知道我们正健康地成长着。

  (5) 最重要的一点,不能辜负父母给予的信任感,做一个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既然从父母那里争取到权力,就要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自觉。

  既然我们自认为思想已经独立了,我们也长大了,我们何不勇于承担责任,首先充当起理智的一方呢?如果代沟是一个距离,我们两代人站在代沟的两端,同时向前跨进一步,不就缩短距离了吗?

  [ 测一测]

  以下这个问卷,是关于你对家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的,答案无所谓对错,关键是要表达你看到的实际情况。请仔细地阅读每一个题目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1=基本没有过,2=很少有,3=有些时候会有,4=经常会有,5=几乎常常会有。

  题目 答案

  1 2 3 4 5

  1. 我的家人彼此之间都关心对方*

  2. 我认为我的家人都是很好的*

  3. 我家里的人常常和我过不去

  4. 我真的很喜欢我家里的人*

  5. 我很依赖我家里的人*

  6. 我一般不在乎是否和家里的人在一起

  7. 我希望我不属于我的家庭

  8. 我和家里的人相处得很好*

  9. 在我的家庭中,争吵得太多

  10. 在我的家庭中没有亲近感

  11. 我感觉在家里像个陌生人

  12. 我的家人不了解我

  13. 在我的家里存在着太多的怨恨

  14. 我的家人彼此相处得很好*

  15. 凡是认识我们的人,都很尊敬我的家庭*

  16. 我的家庭似乎存在着很多的冲突与裂痕

  17. 我的家庭充满了爱与关怀*

  18. 我的家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19. 我的家庭生活通常是不愉快的

  20. 我的家庭带给我极大的喜悦*

  21. 我以我的家庭为荣*

  22. 别人的家庭似乎比我自己的家庭要愉快

  23. 家庭对我是快乐的源泉*

  24. 我的感觉被家庭所忽视

  25. 我的家庭是不愉快的

  计分:

  这个测验分三步计分:不带*号的题选几就得几分,把这些题的分数加起来;带*号的题倒过来计分,即选1计5分,选2计4分,选3计3分,选4计2分,选5计1分,把这些题的分数加起来;最后,把这两部分的分数加起来,然后减去25,便是该测验的总分。

  评分:

  得分在29分以下,表明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满意度较高;自己非常希望与家人在一起,家庭生活非常和谐,家庭可以成为自己的快乐源泉,自己也会从家庭中得到支持。

  得分在30~50分之间,属于该测验的一般情况,表示对家庭能够满意,能够与家人和睦相处,在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向家庭寻求帮助;只是自己对家庭的某些方面还不是十分满意。

  得分在51分以上,表明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不满,分越高,表明越不满。分高者表明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较大的压力,家庭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这时,应该好好地与父母沟通,多多地了解父母,也让父母更多地了解你。

  [ 想一想]

  你是否在和老师父母闹着矛盾,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反叛来?请仔细想一想,并把它写出来。

  写好后,请回忆一下,在你与父母(或老师)闹矛盾时,在你顶撞他们时,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们说了什么话?

  然后请试想,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你的孩子也对你发脾气,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他用很温和的方式对待你,你是不是更容易和他沟通,也更容易理解他一些呢?

  [ 练一练]

  这是一个要在家里不断练习的功课。

  你是不是一个很讨厌父母唠叨,他们一说话,哪怕是很好的建议,你也想顶嘴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每当妈妈唠叨的时候(哪怕是你觉得很不以为然的事情),你都微笑地看着她,认真地听她讲话,轻轻地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了,谢谢你。”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奇迹将出现,妈妈会很高兴,久而久之她的唠叨会越来越少,因为她觉得你是听她话的,不需要她多说什么。

  [ 做一做]

  你可以做下面表8-1的统计表,如果一天中,你对父母的唠叨表现得很不耐烦,并且对他们发脾气了,那么你就在表格中画一个“△”,哪怕一天中只发了一次脾气;如果你一天中都很温和地对待自己父母的唠叨,那么就在表格中画一个“○”,这样做三周,看你的“○”是不是多于“△”了。

  表8-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但每个人心中父母的概念却是各不相同,而且是在时时变化着的。小时候我们什么都依靠父母,连一丁点儿的小事都要父母伺候。而大了以后却会想着要离开父母,要自由自在地完全独立。有这么一则小幽默很有意思:

  5岁:爸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什么都能干!

  10岁:老爸好像还是有些事情做不来!

  20岁:老家伙最无能了,什么都不会做!

  30岁:好像某些事情他说的还有点道理!

  40岁:我想可以去问问爸爸的意见!

  50岁:要是父亲还在就好了!

  人们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可怜”二字在古文中是“可敬”的意思,是说父母爱孩子的那份心思,是足以令人敬畏的。你可曾想过,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时刻想摆脱父母的你,在慢慢地成长中,曾经得到父母的多少关注。因为你,父母曾经有多少个日夜不曾合眼,为你熬得人憔悴。可是,仅仅因为你的一次微笑、你的第一次发音、你的混浊不清的一声“爸爸”或“妈妈”的自语、你的第一次坐、第一次站、第一次迈步……父母几近狂喜的微笑就融化了他们日夜的辛劳。一次有个三岁的小男孩看到爸爸搬着箱子上楼,他便充满童稚地对爸爸说:“爸爸,等我长大,我帮你一起搬箱子”,做父亲的一下子就忘记了辛苦和劳累,上楼的步子也一下子大了起来。

  因为有了你,父母成为世界上最无私的人———父母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你。如果你想要,那怕是天上的月亮,父母都恨不得帮你拿下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对父母的那一份亲情。当父母又对你唠叨时,是很烦心,但这时要冷静地想一想,除了父母没有人会对你唠叨,唠叨也是父母对孩子示爱的一种方式,将来有一天,你也会这样的。

  需要指出的是,珍惜与父母的亲情,并不等于依赖父母。就有这样的一个同学,他叫陈晨,已经上初三了,是个独生子,而且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是个男子汉了。然而,每当父母不在身边,陈晨一个人独处时,他就会感到不安,时间长了,甚至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上个周末,他的父亲加班,母亲有事外出了,只留下陈晨一个人在家,他觉得害怕极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只好缩在床上,打开电视,并把声音放得很大,勉强把自己安顿下来。

  如果你也是一个很喜欢依赖父母的初中生,那么,你可要好好改一改了,应该先从练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开始,千万不要躲在父母羽翼下生活,否则你可真的要永远长不大了。

  1.学会独立

  学生要珍惜父母的感情,要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珍惜亲情绝不等于依赖父母,每天都围绕在他们身边,离不开他们。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许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过分关怀,这种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去参加活动或外出,便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而心中不安,因此便不喜欢外出,甚至讨厌上学。这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都很慢,甚至上了初中、高中,仍难以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一离开父母仍会觉得不安。这种“他的脑袋是长在别人的肩上”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怎样克服依赖心理呢?

  首先,要认识到心理依赖的弊端,强化克服依赖的决心。心理上的依赖就表明一个人甘愿接受别人的支配、统治、控制,甚至将自己变成别人的附庸。年幼的猴子和婴儿在陌生的环境里会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母亲,这是动物和人类共有的“幼稚心理”。而如果青少年或成年人还有这种“返童现象”,会被人斥之为幼稚、怯懦。这是“害怕”现实的一种逃避方式。在当代竞争的社会里,企图在学习、生活、事业等事上找一个避风港或世外桃源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要面对复杂的现实,强化自己认知的能力,不要无故否定自己,就能焕发出自己克服困难的力量。同时,在这种独立奋斗之后会产生一种自我认同感,会感到自己更强大、更充实、更有能力。

  其次,要培养竞争意识,习惯独立地处理问题。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因此,当代青年更应该积极培养竞争开拓的社会意识,不满足于现状,设法改变现实,这对社会来讲是进步的象征,对个人来讲是取得成就的动力。敢于公开地竞争、公开地接受挑战、敢于对约定俗成的事物提出不同的意见,应该成为每一个青少年的追求。培养独立自主需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自主处理事情的习惯。一个人成长要面临很多问题,很多事情,所以应该学习自己处理一些问题,培养独立的意识。这种培养要从平时的生活琐事中做起,如自己料理生活,自己决定一些问题,对别人讲一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些对消除他们的依赖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2.学会解释

  要想跨越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就要向父母敞开心扉,给父母了解我们的机会、途径,当父母误解我们时,我们不要着急,想法给自己创造一个解释的机会。当然,也不要以孩子的心态去推测父母的内心世界,也听听父母是怎么想的。

  如果父母批评过于严厉甚至对你发火,千万不要采取针尖对麦芒的发火政策,这样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更得不到解决。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等父母发过火冷静下来后,再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申辩。比如:你可以这样开始:“爸爸,别生气了,惹您生气,都是我不好,我的本意是……”能做到如此理智和冷静,定会让父母对你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上了初中的你,还真是长大了,不能小看了。自然你就会赢得父母的尊重了。

  让我们用心灵的对白给父母“我长大了”的惊喜吧。

  [ 测一测]

  生活独立性测验

  1. 闲暇时,你免不了和知心朋友散步,几个人在一起总要有前有后,那么,你喜欢走在朋友的哪一面?

  A. 前面

  B. 后面

  C. 不确定

  2. 你所在的班级要改选班长,有人提名甲,也有人提名乙,你打心眼里赞成乙,而不赞成甲,但举手表决时先表决甲,那你怎么办?

  A. 即使多数人举手同意甲,我也不举手。

  B. 看到多数人举手同意甲,我也会举手同意的。

  C. 不确定。

  3. 你到一个风光很美的风景区去旅游,中途迷了路,你怎么办?

  A. 按照导游图所标明的方向加以判断,然后走下去。

  B. 你心里着急,后悔没有和路熟的朋友或导游一起走,只好一路上找人打听询问。

  C. 不拘哪种,最好两种办法结合起来用。

  4. 你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你的朋友告诉你好不容易搞来几张足球入场券,可你现在并不想去,你怎么办?A. 你会感到盛情难却,放下作业和朋友去看足球比赛

  B. 权衡一下当时的情况决定还是不去。

  C. 谢绝朋友的邀请,继续干自己的事。

  5. 老师因为不明情况对你进行了并不符合实际的批评,你怎么办?

  A. 尽管心里很委屈,但担心留下不虚心的印象,还是忍气吞声了。

  B. 介于AC之间。

  C. 说明情况,并请求予以澄清。

  6. 到公园划船,水深船小,有点晃动,那么你怎样登上船呢?

  A. 扶着朋友的手登上去。

  B. 不确定。

  C. 自己跳上去。

  7. 一种时髦的发式很流行,你怎么办?

  A.不确定。

  B.不管流行与否,主要看自己的喜好。

  C.看有别人作,自己就急忙效仿起来。

  8. 班级里总有人比你强,或者比你差一些,那么你希望与怎样的人同桌或在一个小组里?

  A.较少考虑,如果选择的话,选水平接近的。

  B.比自己好的。

  C.比自己弱的。

  9. 你走在大街上,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在大街两旁有两处距离与你相同的避雨处,甲处已经有很多人在避雨,而乙处却寥寥无几,你会选择哪处避雨呢?

  A.不确定

  B.乙处

  C.甲处

  10. 如果你是个女孩,又可以有兄弟姐妹的话,那么你希望有 。

  A. 妹妹

  B. 弟弟

  C. 哥哥

  评分与解释:

  将所有得分相加,若总分在39~50之间,则为顺从型。

  若总分在19~38之间,则为稳健型。

  若总分在10~18之间,则为独立型。

  顺从型:心地善良,待人温顺,承受能力较强,善解人意;但遇到事情的时候缺少主见,可能依赖性较大,容易改变自己的主张去适应别人,易失去个性。

  稳健型:举止安详,办事稳健,人前不卑不亢,责任感强,平时处事坦然,关键时刻也有胆有识。

  独立型:有主见,理解力强,积极性高,有坚定的信念,不会轻易动摇,不满陈规陋习,热衷改变周围的事物,但可能会过分自信,令人敬而远之。

  算一下,你是哪种类型呢?如果你的分数很高,接近50分,那么说明你还是一个躲在父母怀抱中,缺乏独立意识的小幼雏,让人感觉你老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这可不行,要开始试着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勇敢一点走出来,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 想一想]

  你够关心父母吗?

  关心一个人在于你对他们细节上的了解,你的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他们能准确地说出你的生日,你喜欢吃的东西等等,现在就要看看你对你的父母是否也有这样清楚的了解?请填写表8-2。

  表8-2

  其实,表8-2有很多可以问的问题,当你自己正在做某事的时候,你就可以想一想如果是父母他们通常会怎么做。

  [ 读一读]

  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小的时候,家中经济条件不好,好长时间才可以吃到一次鱼。每当吃鱼的时候,我妈妈总是把鱼肚子上的肉夹给我们几个孩子吃,然后,自己夹起鱼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吃鱼肚子上的肉呢?”妈妈笑了笑说:“妈妈喜欢吃鱼头。”看着妈妈每次都这样吃鱼头,我认为鱼头一定很好吃。有一次又吃鱼的时候,我闹着说:“妈妈,妈妈,我也要吃鱼头!”妈妈找了半天,才从鱼头上找到一点肉,送到我嘴边,我一尝就觉得远没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就把妈妈好不容易才挑出来的肉吐了出来。

  有一次,我外婆到我家来,我家又一次吃鱼。这次,妈妈一个劲地把本来属于我们的鱼肚子上的肉往外婆面前夹。外婆笑笑说:“难道你忘了,妈妈喜欢吃鱼头?”我真的很纳闷: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呢?

  后来我结了婚,日子比以前好了,经常买鸡或鱼吃。吃鱼的时候,最后剩下的总是鱼头。再后来,有了孩子。吃鱼的时候,妻子总是把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孩子,她自己吃的往往是那以前很少吃的鱼头。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吃鱼肚子上的肉?”妻子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女人作了母亲就喜欢吃鱼头了。

  无价

  一天晚上,当妻子在厨房正准备晚餐的时候,我们的小儿子拿着一张写字的纸走向他母亲。他的妈妈在围裙上擦干净手之后读这张纸,上面写着:

  洗碗筷 5.00元

  这星期整理我的房间 1.00元

  为你去商店 0.50元

  当你去购物时照管我的小弟弟 0.25元

  出去倒垃圾 1.00元

  获得良好的成绩报告单 5.00元

  修整和为花园翻土 2.00元

  总计应获得 14.75元

  他母亲看着他儿子满怀希望地站在那儿。我告诉你们,我能看到她大脑的翻腾。她拿起钢笔把儿子已写过的纸翻过来。在上面写道:

  当你在我腹内生长,我怀着你那9个月是无价的。

  我陪着你一起熬夜的那些晚上,为你求医、祈祷,这是无价的。

  这些年来你曾造成的恼人境况和所有的泪水,那是无价的。

  当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来,我对你的爱的价值是无价的。

  那些昔日忧惧的夜晚和将来面临的烦恼,这是无价的。

  为你准备玩具、食物、衣服甚至为你擦鼻涕,那是无价的,儿子,

  当你把以上所有的累加起来,真挚的爱的全部价值是无价的。

  当儿子读完他母亲写的话之后,他双眼含泪,直直地看着他的母亲说:“妈妈,我真爱你。”他拿出钢笔在他的“账单”上用大写字母写道:“全部付清。”

  老师,把知识的琼浆注入我们的心田。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绩都无不凝聚着老师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老师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的成长奠基石。他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他们好比是渡船,运送着一批批人才到达彼岸,自己却仍然留在原地;他们又像地基,支撑着华美瞩目的大厦,自己却深深埋在地下。老师,就像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为了我们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奉献了毕生的爱。

  我们大多数人至少可以记起一个小学老师,他曾经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几乎成了“最完美的人”。上了初中后,我们对老师的期待开始有所变化,我们不仅企盼能有让我们崇拜的良师更期盼老师还是我们的益友。可是,当我们进入初中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对老师不再那么崇拜,有些同学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怨恨老师,即使从内心来说很想爱老师,很想让老师成为自己的益友,但是发现也有不少困难,很难了解老师,很难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

  1.作怪的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秘密,原来是我们的心理成长在作怪。

  由于年龄的成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好的,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也有不好的,会使我们受到许多损失。在不好的变化中,有一些会拉大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甚至会使我们与老师产生对抗。这些心理主要有:

  (1)封闭心理

  进入初中,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够再像小学生那样成天围在老师的身边,有什么事就向老师汇报了。这时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对老师也不像小学那样盲目崇拜、迷信顺从了。而且这时我们特别地渴望有自己的秘密,有什么想法可以跟同学说,也可以写在日记里,很少有轻易就对老师说的。此时我们的心是闭锁的。有人这样说,一些初中生就像贝类一样,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就用一个硬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接触或很少与外界接触,越是这样,他们越软弱。

  (2)从众心理

  有时我们看到,其他同学表现出不愿与老师多接触,远离老师,我们也就会由于群体的压力故意不与老师交往,因为同辈同学的接受和肯定对少年的我们更重要。正是因为这样,有些同学甚至看到老师急需帮忙,都很不愿意上前帮忙。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从众心理会使人的判断力下降。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在一片空地上放一个盘子,盘子中间放一些毛毛虫爱吃的食物,然后把许多毛毛虫摆在盘子周围,围成一个圈,后一条虫的头部紧接着前一条虫的尾部。一段时间过后,这些毛毛虫都饿了,可是它们谁也不愿离开前面的毛毛虫,直到有一只饿死,这个圈才解散,毛毛虫们才爬到盘子中去吃食物。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从众的危害。

  (3)失望心理

  有些同学对老师期望太高,认为老师应该是完全的。如果你仍像小学时那样,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那么,长大的你很快就会发现,老师与你理想中的偶像不符或不完全相符,这时你就会产生失望心理,从而不愿与老师多交往,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其实老师和父母一样,也是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虽然懂得知识多一些,也不是什么都懂;他们也有弱点和缺点,有时也会犯错误,也需要我们的理解。

  (4)逆反心理

  拒绝权威、感受长大,就会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对老师表现出逆反心理和行为,老师说东你偏向西,老师说西你偏向东,你这样做常常并不是因为真的和老师有矛盾,上了初中的你只是以此来显示自己长大了,多么与众不同。对老师说的“不”太多,可能会使你真的认为老师的话不正确,不应该接受。因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时很难分辨客观事实与主观想法。

  (5)怨恨心理

  也许你常常在抱怨,认为自己都上初中了,老师还要求那么严,管束还那么多,束缚了你的自由。也许老师曾经因为你的一点小错误严厉地批评了你,或者因为老师的误解曾经“冤枉”了你,这时你更会抱怨老师怎么这么不饶人、不近人情,怎么那么婆婆妈妈,甚至可能会觉得老师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这样的话,你就很可能经常成心与老师作对。

  其实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上了初中的我们在长大过程中一时的迷茫,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和克制,就会重新和老师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2.老师有错怎么办

  老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也会出差错,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正如然然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你本来想帮助老师把她身上的纸条取掉,她却认为你在往她身上贴;当你认真地看书,发现有好笑的地方,你满脸笑容,这时恰巧有其他同学说话,老师误以为是你把你批评了一顿;你在路上做了一件好事,却因为做好事而迟到了,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你;更让你生气的可能是,你以前成绩不好,当你发奋努力一段时间,考试成绩有突飞猛进时,老师怀疑你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这时,你会怎么做呢?如果老师误解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同学,你的好朋友,你又会怎样做呢?

  这时,你最好不要发火,而要冷静地处理。下面教你三招处理方法。

  (1)要照顾老师的面子

  老师也是人,会同其他人一样有自己的尊严和面子,特别是在学生面前,可能比别人更严重。所以如果老师有不对的地方,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与老师顶嘴,如果你与老师顶嘴的话,他可能会感到自己威风扫地,想办法挽回失去的面子。有不少老师挽回自己面子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更严厉的批评或惩罚。这时你可以先不做声,等到时机成熟再向老师解释,这时,老师往往会诚恳地承认错误,也会更加喜欢你。照顾老师的面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强迫老师承认错误。有时,老师出了错,他自己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时作学生的就没有必要让老师当面认错,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认错,这就是所谓的“得饶人处且饶人”。

  (2)要选准时机

  老师误解你的时候,或者对你的错误反应太激烈的时候,一般不是“进谏”的最好时候。你可以下课后,到老师的办公室,或者放学的时候单独去找老师。这时,老师的情绪一般比较平静,也会很欣赏你的做事方式,这时,你的言行即使有些失当,老师往往也会不放在心上。如果下课后或放学后老师没有时间,或者你本人不敢面对面地指出教师的错误,这时,你可以把你想说的话,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受到误会时的感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老师看到你的信,肯定会向你解释的。

  (3)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说话

  老师有错误的时候,你可以对老师进行批评,但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最起码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为他好,或为班级好,而不是有意跟他过不去。比如有一个班,班级纪律特别涣散,班主任换了几个也没有把班级管好。有一个老师主动接任这个班,并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由于这个新班主任并不真正了解这个班的情况,他采取的措施不但没有见效,反而使班级比以前更乱,同学对这位班主任的意见比以前更大。有位同学去找这位班主任,他首先“代表”全班对这位班主任表示感谢,感谢他主动接管这个班,然后具体地说了这个班的情况,和他的看法。这位班主任在采取的措施适得其反时听到这个学生的话很受感动,开始一个一个地找学生谈心,最后这个班变得很好,期末还被评为“文明班级”。试想,如果这个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对这位老师不满,并大讲他不了解班级情况,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

  [ 想一想]

  老师有没有误解你的时候呢?

  如果有,他(她)是怎样误解你的呢?想想看能不能找出你受到误解的原因,越多越好。

  当时,你是怎样反应的呢?

  对你的反应,你现在有没有要向老师解释的呢?

  当你再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 练一练]

  在现在所有的老师中,我不太喜欢的是

  这个老师最值得我尊敬的地方 1.

  2.

  3.

  最近我可以为他(她)做什么 1.

  2.

  3.

  我什么时候为他(她)做这件事 1.

  2.

  3.

  做过这些事后这位老师有何反应 1.

  2.

  3.

  通过这件事我有什么体会: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国家:
省区:
城市:
类别:
学校:
[同学录] [有奖捉虫]

 
:特别看点:
·十个系男生的初夜
·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
·大学每月花多少钱
·经典牛仔裤大搜索
·她是天生“美人鱼”

:新浪校园热门点击:
趣味测试 男生女生
搞笑地带 青春私语
原创天地 时尚一族
论坛热帖 心灵鸡汤
生理热线 懵懂之初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蔡依林]骑士精神
·[孙燕姿]天 黑 黑
·[周 蕙]相遇太早
爱上洋葱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