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听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新浪首页动感e族正文
把自己从抑郁的边缘拽回来(2)

http://y.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13:22 中国青年报

  眼珠滴溜乱转决不放过每一个要清洗的角落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有看书读报的心态。更多的时候,最大的冲动是,赶紧做些家务,尤其是清洗一类的家务。

  捋起衣袖,围上围裙,四处翻找出一堆可洗可不洗的衣物,在投入洗衣机前必要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喷衣领净,按颜色质地分类分拨儿……将一大堆衣物一一投入洗衣机的瞬间,一种轻松感油然而生。

  趁着洗衣机欢快转着,我奔向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切等着我大干一番的地方。洗碗、擦灶台、刷墙砖地砖、拖地、抹灰……

  在洗衣机轰鸣声中,衣角开始被清水打湿、额角开始挂灰,这时候,状态却在一点点兴奋起来:四处转悠,眼珠对着每一个角落骨碌碌乱转,决不放过每一个我觉得需要或者可以清扫淘洗的物什——那劲头,就像争强好胜的猎手翻遍山林寻觅“猎物”一般。

  事实上,我不是为了忘却郁闷而刻意选择让自己忙起来累起来。不管你信不信,那真的是一种本能,一种冲动,一种当时第一瞬间能想到的乐趣。当看到地板、门窗处处在一点一点亮堂起来,看到散着淡香的衣物在阳光下轻轻晃荡的时候,一种快意替代了先前的抑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是常常这样渡过“情绪病期”。当然,也不是每一次郁闷都是无缘无故。比如,新近我就陷入一次情绪低落期。这次应该说是跟工作有点关联。在跟自己不怎么亢奋的职业状态较劲的过程中,我花费一番心血做出的项目计划报告,两次遭公司弃用。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前景再度产生动摇和怀疑。但最终,还是靠这些“自娱自乐”行为,我走出了情绪低谷。

  我的朋友:看体育比赛成了她最大兴奋点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将自己“包裹”起来,“独自一个人扛”。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情绪消沉低落的时候,有的是跟我截然相反的反应。

  这位朋友选择了打电话,出门见人——见很多相识不相识的人。平素不爱逛街的她,这时会自己收拾出门,到商场一通儿乱逛,大包小包拎在手中时,她觉得虏获到一种安全感。

  同样是无需坐班的她,会突然跑到单位,找很多同事聊天,瞎聊。“那时候我必须知道别人都各自在忙些什么。这样,看到每个人都没闲着,我会觉得,自己这点不高兴,真不算什么。”

  即便就呆在家里,这位朋友也会让一些能够出声的东西陪伴自己。除了打电话,还有电视广播。有次她“情绪病”发作。正值奥运会比赛期间,平素不爱看体育比赛的她,每天一早就把电视打开,固定着体育频道,播哪个项目就看哪个,一个也不落。“看着参加比赛的人在成功那一瞬间的兴奋,我感到刺激。”

  有趣的是,这一类“情绪病患者”,有不少对自己有着很强的分析和认知能力。比方说,我的那位朋友就能头头是道分析出自己狂聊天、傻兮兮看比赛的心理动机:“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麻痹,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典型表现。”再比方,在我看来,这一类人,多半内心世界敏感而复杂,是内向和外向性格的矛盾统一体。

  亲人的关爱将我拽回常态

  缘何我们会时时滑到抑郁的悬崖边?是不是很多人都有类似经历?

  以我的经历来说,情绪抑郁的爆发时机也是“有选择的”。比如说,当我和我在心理距离上感觉最亲密的人——最近十多年自然就是我老公了——在一起时,我几乎就没有过莫名其妙的伤感或者情绪突然一落千丈的时候。这时候我多半是兴高采烈,最起码也是情绪平和,根本找不出时间和契机去让自己生发郁闷。

  与此相关的还有:前边我说过,情绪低落时我不想接打电话,但是我会犯一个相当孩子气的坏毛病,一天之内频发短信问老公何时下班能不能早点回家——其实心里清楚得很,让他早退回来陪我,那是决不可能的事。

  我记得,在我还是个小孩时,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天忙得团团转,姐姐送到姑妈家,家里真没什么大人有闲工夫照看我和哥哥。那时候,连热稀饭吃都是我垫着小凳子踮起脚尖去够着灶台自个儿弄的,就更甭提我们的作业、学业能指望忙碌的父母来管。

  好在我们姐妹仨不但管住了自己,也管好了自己。从幼年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我就是这样沿着一条独立、自律的轨道往前走,因此跟长辈的关系不算很亲密。现在想来,是不是正是这些反而使得现在早已是成人的我,还在内心深处孩子气般存着对关爱的下意识渴求?当关爱暂时中断或者不在身边,我就会在情绪上走向另一极端———轻微自闭,断断续续地消沉?

  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我总能警醒自己,不要陷得太深。这也许就是一种“自律”吧!

  抑郁发作医学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有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问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注:以上情况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两周。)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文/晓尘)

上一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大学版中学版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闻排行榜:
·大学生轮奸女网友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
·长跪不起求见女网友
·偶背着mm偷偷见网友
·小样儿 新来的吧!
·揭秘:偷窥无处不在
·冲动让我们偷尝禁果
·毕业,我们笑着再见
·爆笑《煮面论清华》
·青春期性教育大讨论
 
:论坛热帖:
·金庸笔下的好色之徒
·没有女友的18种好处
·解读十大危险女人
·考眼力:有多少动物
·失恋万岁的20个理由
·那天有个男生为我哭
·女生发脾气的12等级
·mm叫男友猪头的原因
·qq头像判断恐龙方法
·美女最多的十所大学
·周杰伦新西兰日记
·史上最美丽的女人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