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郭靖”将继续读研究生 |
---|
http://y.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 13:53 东方网-文汇报 |
从复旦BBS到复旦的校园报纸,《大学生郭靖》曾经在复旦的校园里风靡一时。2000年“诞生”的“郭靖”,其本科生涯虽然普通,但他的故事却引起了无数复旦学子的感触。年底就将本科毕业的“郭靖”选择了读研…… 从在学校电脑房排队写作到拥有自己的网页尽情挥洒,从屈指可数的“网络写手”到随处可见的“博客”们,硬件的改善和时代的变迁使大学生与网络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本期我们走近那些热衷网络写作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刚走上社会还是仍处在校园,无论他们是小有名气或默默无闻,都将给我们带来一份难忘的校园记忆。 从东区门口的粉丝摊、早锻炼的敲章,到北区学生公寓的幸福生活,一部名为《大学生郭靖》的小说在复旦园中曾十分流行。小说中那些熟悉的场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让生活在其中的复旦学子无比感触。直到现在还时不时会有人打听这部小说。而小说的作者吴飞,中文系99级的学生,却已经在去年毕业,告别了青涩校园。 在学校电脑房排队写作 2000年,正是网络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学生郭靖》也应运而生。某次专业课上,还在读二年级的吴飞百无聊赖,突然有了写作的灵感。一个和大学生活、和武侠人物有关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徐徐展开。和当时流行的网络文学一样,吴飞也同样在复旦BBS上开始了《大学生郭靖》连载。 做个时髦的网络写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风光。“那个时候寝室里面没有电脑,为了上BBS发文章,我每次都要在学校的电脑房排半天的队。”吴飞回忆起当初的艰辛。不过他的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经常上BBS的“网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大学生郭靖》被校园报纸转载,更多的同学知道了吴飞和他的小说。他写写停停,连载一直延续到了2003年。 其实熟悉吴飞的朋友都知道,早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不俗的文学才华。那个时候他就在自己的日记里营造了一个虚幻世界,而他的同学都在日记中登场亮相。大家为了让他妙笔生花,用了各种手段来“收买”或者“威胁”他。高中时,吴飞开始广泛阅读文学名著。最后,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 天生具有的喜剧气质 吴飞在中文系学的是汉语言,包括音韵、训诂在内的知识,在普通人眼里非常枯燥。当大四面试的时候,外国考官用英语问吴飞:“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音韵吗?”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急中生智。“it tells you how to pronounce the word in ancient time.(它告诉你一个字在古代的发音。)”考官对他的回答很满意。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吴飞虽然念的是严谨枯燥的汉语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朋友评价他,“天生具有的喜剧气质”。平时老是木木然的表情,有点结巴的他,其实是个能说会道,富有思想的人。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周伯通擅长左右互搏,在严谨的汉语言和生动的网络小说之间,在木讷的外表和灵性的内心之间,吴飞总是游刃有余。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两不相误。 玩万智牌,这是现在吴飞的一个爱好。“不是在打牌,就是在去打牌的路上”朋友和他打趣。万智牌创造的魔幻世界,对吴飞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随手打开他的一个包,你就可以看到一本本万智牌。此外,收集变形金刚也是他的一个爱好。 也许和他与众不同的爱好一样,吴飞的性格中多了一种浪漫,少了一种约束。去年毕业的他,目前在一家报纸工作。因为是周报的缘故,他的写稿往往集中在一周的某一天的某一小时上。喜欢在最后一刻写稿的他,往往是在编辑的反复催促下才开始动笔。正因为有这么个“毛病”,原本有出版社想出版他的《大学生郭靖》,但是因为吴飞一直没有按照要求把故事写完,到最后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现在网上有不少作品模仿他的写法,有的甚至抢在他前面出了书。对此,吴飞报以淡淡的一笑。 不过临了,吴飞告诉笔者,他将继续写作《大学生郭靖》,大概在年底就可以完成第一部分。到时候郭靖会本科毕业,但是他不会离开大学。“读研究生、博士,总之要让他一直生活在大学里。”吴飞说。其实,这何尝不是他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留恋呢? 从大学生对表达方式的选择方面来看,选择直接言语交流的最多,选择传统书面日记的也占到总人数的1/3,选择通过网络手段表达自我情感的大学生也不少。但在大多数人看来,网络只是一种日常交流工具的拓展,网上交流对象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交流对象上面,大多数人对网上的陌生人仍抱有一定的戒心,在网络上,大学生们还远没有到畅所欲言的地步。(文/张晓鸣) (复旦大学调研部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青少(Y-zone)频道 新浪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