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工业大学45周年校庆 > 正文
我的好伙伴--马扎

http://y.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17:44 北京工业大学校庆网站

  作者:杨歉益

  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公交车、巴士车往来穿梭。返校时乘坐校车,在平稳舒适的行驶期间,我闭目养神,回忆起四十五年前的件件往事。

  1960年8月中下旬的一天,我到北工大来报到。乘车到化工路西口,这里只有一路公交车路经过北工大。但车站没有人等车,据说车刚刚开走,下一班车要半个小时后才来。见别人步行,我也迈步往前走。道路两边是一望无边的玉米地和菜田,路边有几棵树,偶尔碰上三、两个小孩儿拎着柳条筐,卖着枣儿和山里红。我哼着“骄阳似火”的曲子,快步二十五分钟到了北工大。一进校门,学校的“全景”尽收眼底:一栋教学楼,一座上面是礼堂,下面是食堂的二层楼,还有四栋红砖楼,那就是办公室和学生宿舍。

  接待我的是人事处的一位年轻女同志。她看了介绍信,就问我:“你有什么要求?”我觉得很奇怪,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提什么要求的。但想了想,就用开玩笑的口气回答说:“我只要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能备课、批改作业就可以了。” 当时她说:“当然,这不成问题。外文教研室在十里堡国棉一厂宿舍,具体工作到那里去联系。”我到了国棉一厂宿舍,找到了外文教研室。一看,十来个女教师挤在一间大房间里,屋里只有五张床,一个小木桌。桌上放着教师们喝水用的杯子、吃饭的碗,还有两只竹皮暖瓶。恰恰就是没有备课用的桌椅。

  生活秘书给我拿来一个马扎,说大家都是撩起褥子,床当桌子。坐在马扎上,在床边备课、批改作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来这里是为了创业,困难是少不了的。但比起解放前

抗日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边区的“抗日民主建国公学”,睡地铺、坐背包,蜷起腿儿膝盖当桌子的条件好多了。

  马扎是在小木架上钉了六条军绿色棉线带子构成的可以折叠的小凳。既结实,又轻便。我在马扎上深深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马扎便成了我的好伙伴,好朋友,形影不离。白天我坐在马扎上读书看报,备课、改作业。晚上它替我放衣服。在大操场、大礼堂开会、听报告,或者看文艺节目,都离不开我的马扎。在食堂帮厨时,我也带着马扎,它让我坐着摘菜不腰痛;护校时马扎陪我值班放哨;去茶淀劳动时,它让我坐下休息片刻,恢复体力。啊,我的好伙伴、好朋友——马扎,它跟我风风雨雨二十七年,从未离开半步。它伴随我,支撑我,直到1987年夏季,领导通知我离岗休息。我抱着录音机、打字机,拎着马扎去上交。负责人说:“马扎可以不上交。”我高兴极了,赶忙抱起我的马扎——我们可以一起回家了。如果真的上交了,也许我会伤心得哭出来。终于不用上交了。我高高兴兴地抱着好伙伴、好朋友,回家休息了。

  一天,学校通知我到大礼堂参加为离退休的同志举行的欢送会,我习惯性地拎起马扎去了。可是进大礼堂一看,里面舒适精美的座椅排列整齐,一时找不到放马扎的地方,就让马扎靠在我的腿边,直到大会结束。

  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我返校学习、开会,再也不用带马扎了。无论是大礼堂,还是那数不清的大楼里大大小小的诸多会议室,都有沙发或者软椅。现代化的设备给我们这些离岗休息的老人以温馨和惬意。我在不忘我的好伙伴——马扎的同时,更多地衷心祝愿我亲爱的北工大永远沿着党中央指出的科学发展大道,迅速稳健地飞奔,茁壮成长!(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副教授)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