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工业大学45周年校庆 > 正文
回忆往事浮想连翩

http://y.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17:19 北京工业大学校庆网站

  作者:蒋承耆

  从三里屯的筹备处到今日工大优美的校园及现代化建筑,从千人小校到跨入 “211”,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工大这四十多年的巨大发展,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虽然我们退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建校初期的一些老人老事有些淡忘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事情令我难忘,使我浮想连翩,下面谨追记几件。

  艰苦创业建设实验室

  建校初期,最困难的是房子不够用,仅有的四个宿舍楼里住满了学生和单身教工,还要挤出一些屋子作办公室用。更困难的是实验室用房,我系的一些实验室就安排在宿舍楼的“中厅”。虽然“中厅”并不适合做实验室用,可是能分配到一间“中厅”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大家花很大力气打扫一番,并适当改造,以适合做实验室用。其实也就是安装上电源,摆放上实验台而已,根本谈不上现在所谓的“装修”。

  我记得“发送实验室”在宿舍楼顶层的“中厅”,水泥地面起土,灰尘也大。教学组的老师们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自力更生,花钱买来 “地蜡”,熔化后刷在地面上,改善了实验室的清洁度。大热天的楼顶本来就热得够呛,那时根本就谈不上“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大家冒着高温,蹲在地上用电炉烧化“地蜡”往地面上刷,一个个都是汗流夹背。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埋头苦干,建设我们的实验室。

  当时三系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实验开不出来,就不能开理论课,包括理论性较强的微波天线课程也都是如此。而这些实验设备和装置在60年代初期也没有地方去买,只能自制。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在60级的专业课开课之前,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全部准备好了,包括:放大、接收、发送、脉冲、电视、及微波天线等课程的全部实验。这些实验装置除了仪器仪表(如示波器、表头等)而外,几乎全是我们自制的。

  文革动乱保护实验室

  文革初期,学校处于无政府状态。“红卫兵小将”强占房屋作为他们的活动据点,他们砸门撬锁,大小教室全被占领,一些实验室也遭了殃。原三系的在校的老师们见到这一情况非常着急,担心我们实验室的安全,纷纷出主意想办法, 一定要保护好国家财产。大家迅速将南楼实验室的后门用很重的实验桌堵死,门上的窗子也钉死了,并糊上厚纸,还在门上贴上“XX战斗组”的纸条,以遮人耳目。我们不断地去察看,看看有什么动静,紧张的时候晚上都有人留守。

  当时三系的实验室是很受“小将”们关注的,因为建立“广播站”是“革命组织”打派仗时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而建立“广播站”所需的器材设备正是三系实验室所具有的,因此有人老是惦记我们实验室的东西。我就曾多次遇到有人来光顾,声称要找点电线和器材用。我就告诉他们什么也没有,他们不信,说不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所幸没有动武,否则我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由于及时得到保护,我们三系的实验室在文革动乱中躲过了一劫,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为以后“复课闹革命”及重新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晶体管化”提升实验室

  我第一次看到晶体管是在1959年,是苏联专家带来的“最新的高科技”成果,还要“保密”呢。到1963-1964年晶体管化的电子技术已很快的发展了,可是当时我们的教材和实验还都是电子管的。我系的老师们十分关注这一情况,感到应该迅速跟上这一发展的潮流,赶紧对无线电技术专业的教学(包括教材和实验)进行“晶体管化”。

  系领导及时发动群众,经过一番讨论,各课程教学组都积极响应,提出了“晶体管化”的方案。首先是自己学习,同时还要编写教材和准备实验,边学边干。大家都很积极,往往都是干到深夜。虽然也遇到许多困难,可是在领导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之下,我们还是迅速的编写出了教材,并开出了大部分实验,在各门课程中实现了“晶体管化”。当时在北京乃至全国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中,是走在前列的,后来有些高校还到我们这里来取经呢。“晶体管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我们看到这些成果时,既开心又自豪。这也许是因为当时我们都很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干吧。(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 教授)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