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校园 > 北京工业大学45周年校庆 > 正文
忆李晨校长和我们工人的几件往事

http://y.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17:17 北京工业大学校庆网站

  作者:王殿兴

  

  为了给师生创造金工实习条件和建立一支有技术的实习指导队伍,1961年3月底,北工大从北京劳动学院的劳动技校的留校学生中选调了70多名20岁左右的技术工人。我是调入工大的这批工人的两名领队之一,负责热加工。我们是党培养的新中国第一批建设首都北京的技术工人,是有组织有纪律、既懂理论又有技术、使用先进生产工具的训练有素的工人阶级正规部队。我们的工种有车、钳、铣、刨、磨和机修,有铸、锻、焊、木模和热处理,冷、热工种齐全,技术精良,是科研、生产和指导学生实习的骨干技术力量,是北工大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

  来到北工大后,我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实习工厂开工的大量准备工作。1961年4月底,北京工业大学实习工厂开工典礼举行。李晨校长在典礼上讲话,说我们这支技术工人队伍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又这么年轻,他非常高兴并表示热烈欢迎。他鼓励我们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团结互助,为建设好工大、为北京市培养人人才而努力工作。他还说: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工人群众要知识化,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发扬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

  典礼结束后,李晨校长和其他校领导由厂长王时林陪同参观了各工种简陋的车间,观看了我们铸工熔化的第一炉铁水。李校长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我们努力工作的精神,并要我们保持和发扬光大,为工大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李校长,感到他那么大的干部,一校之长,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

  

  那时的北工大真是一穷二白,除了一座教学楼、两栋宿舍楼外,就是一片菜地,我们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工具。我们的工作场所就在工地的简易工棚或自己临时搭建的房子里。没有工具,我们自己动手制造,或外出购买,有些加工活还要跑回原单位求援。当时外出,从学校大门到

化工路西口,一路上除了化工实验厂,两边都是庄稼地,行人稀少,特别冷清荒凉,更没有公交车,全靠两条腿一、二、一,大家戏称这是“11”路车。

  当时学校只有两部小汽车,是校领导外出办公或开会用的。有时,在校外路上,李校长乘车遇到我们工人外出或返校,就让车停下招呼我们上车捎上一段路。我们非常感动,受宠若惊,但想到自己身穿工作服,油脂麻花的又黑又脏,怕脏了汽车,就一面感谢一面执意不上车。有时推辞不过只好上车,在车上李校长就和我们拉家常,或是了解厂里及我们个人的情况。我坐过几回校长的车。当时我们工人谁要是外出赶上坐了校长的车,回来后即传为佳话,本人美滋滋的又自豪又高兴,特牛!

  李校长平时很少回家,就住在办公室,每天早晚不忙时就到楼下路边或操场上找教工或学生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所以当时有“找校长到操场”的顺口溜。李校长还经常到教工或学生宿舍,亲密接触,了解情况,调查研究。

  我到工大后是学校教工篮球队队员,比赛时,李校长常在场边观看。我个子高,有体力,又是主力中锋,满场“飞”,我又几次坐过李校长的车,所以,我是李校长认识最早的北工大的工人之一。

  

  有一年夏天,工大部分教工到东坝农村帮助拔麦子,麦收后我第一批返校,临走时李校长见到我说:“大王师傅,回校后,给我稍个口信儿:告诉办公室刘广钰主任,我晚上才能回校,明天上午开常委会,下午开全校教职员工大会,请他准备一下,并通知下去。”然后,李校长又和我谈了一些别的情况。我回到学校后,马上就到4号楼三层校长办公室,见到刘主任,告诉了他李校长的原话。

  第二天早上,在食堂门口,李校长见到我就说“信儿带到了”,还说谢谢我。我当时特别感动。我想,他是一校之长,又是我崇敬的师长,而我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捎个口信儿没费多大事,还值得谢吗,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就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激动不已,更加感觉李校长可亲可敬。

  这天下午两点,在食堂二楼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当时的会场条件很差,声音效果不好,没有椅子,自带马扎,按各单位顺序坐好,整个会场几乎坐满了人。这天下午天气特别热,有摄氏 37 — 38 度,那时也没有电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校长的报告非常感人,特别精彩,全场鸦雀无声,没人走动,没人讲话,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又不时被他

幽默诙谐的讲话引得哄堂大笑,会场气氛特别活跃。有的人听的都入了迷,满头大汗,却忘了煽扇子。专心致志听李校长深入浅出地讲国内外形势和学校当前的工作、今后的发展。李校长号召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建设好工大,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用“踮着脚,够的着”的精神和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谈到这次夏收拔麦子,他说:“大家很辛苦,起早贪晚,劳动强度很大,又休息不好,有的工人师傅一顿饭能吃四、五个馒头,喝三碗粥,吃两个菜,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李校长说的就是我。后来我被评为全校的先进工作者。

  李校长的讲话吸引了全场的每一个同志。那么热的天气,两个多小时的会议,秩序非常好,没有一个人早退,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是我听的最生动的报告。对于李校长工作态度和理论水平,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终生难忘,他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1964年李校长调到市里工作以后,我曾多次见到他。他老人家不知道我的名字,还管我叫“大王师傅”。2002年,北京市老教协在景山公园举行“九九”登高活动,工大老教协选派了我和其他十几名同志参加。在登高动员会上,我一眼就看见了代表市里老领导出席会议的老校长——李晨同志。我是我们队伍的排头第一人,距李校长有十几米远,我马上展开了北工大的旗子,李校长也马上就发现了我们的队伍,并认出了我,笑着点头示意。动员会刚一结束,老校长就健步向我们走来。我赶紧跑步过去搀扶他老人家并问好,大家也围拢过来。老校长在我们中间,微笑着,问候大家,并回答大家问候说:“身体还行,腿脚还好,就是说话没有底气了。”我感叹地想:是啊,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再听到40年前他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了。满头白发的老校长精神很好,很高兴,笑容满面。大家更是高兴,围着老校长有说不完的话,多次和老校长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老校长,我们才去追赶已经开始登高活动的大队人马。

  李晨校长是我一生中最佩服、最敬仰的人。我永远忘不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我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永远快乐,健康、长寿。(作者:北京工业大学 工人)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