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精神:不懈追求真理 |
---|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1:15 复旦百年校庆网站 |
在这继往开来的两个百年的转折时期,“复旦人”正在探索一个问题:“复旦精神”。 散居世界各地的千万“复旦人”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正在期盼着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来临。回顾过去的一百年,复旦母校步履艰难,但成绩斐然;展望今后的一百年,前程光明,重任在肩。 复旦诞生于20世纪之初风雨飘摇、前程茫茫、国运不济的中国。复旦创始人马相伯呼号“为革命救国之准备者,请归我!”“革命救国”这正是前一百年“复旦精神”的最基本内涵。这也反映了马相伯等前辈创建“复旦”的宗旨:培育一批“救中国的革命者”。复旦学子不负前辈的期望,在旧中国,复旦正是一座充满革命救国精神的“民主堡垒”。 一所大学的精神的培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又得符合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今日的 复旦肩负着一个巨大的社会责任。正如秦绍德同志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除开传授专门知识外,还在于成为学术之津梁,思想之摇篮”。复旦是一所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无疑应该成为今日中国的“学术之津梁,思想之摇篮”。生活在这座“思想摇篮”里的莘莘学子们应该培植种种优秀的精神:“博大包容”、“开拓创新”、“学术民主”、“争创一流”……,但是最最需要发扬广大的是“坚忍不拔地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复旦学人所担负的主要社会职责就是在自然、社会科学各个学术领域探索真理。在这方面,复旦的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20世纪50年代,生物系的谈家桢教授高举摩尔根的基因遗传学说的大旗,不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米丘林”学说所动摇。后来的事实证明,真理是在谈家桢教授这一边。历史系的周谷城教授又是另一位追求科学真理的楷模。20世纪60年代,姚文元之流的权势人物扼杀学术自由,蛮横无理地指责周谷城教授的学术理论是“时代精神汇合论”、“无差别境界论”。周谷城教授不畏权势,奋起反驳,始终不退缩,充分显示了他捍卫学术真理的大无畏科学精神。 复旦的前一百年,学子们在革命救国精神的感召下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即将迎来的复旦的第二个一百年,正赶上“科教兴国”的时代,复旦学子应继续发扬追求真理的精神,为21世纪的中国再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 庄锡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