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校园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正文
为《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作序

http://y.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20:30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网站
=

  【按语】由彭裕文、许有成主编的《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近期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生洪校长为该书作《序》。退休教师许有成同志为整理出版这本集子化了24年的时间搜集了台湾复旦校友回忆文章近百篇。本期刊登王校长作的《序》和《燕园追忆》(李嘉德)、《从燕园到东宫》(邵梦兰)三篇,以飨读者。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即将来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一书,将海峡彼岸校友在两岸隔绝时期回忆母校复旦的文章,结集出版,这在大陆尚属首次。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40年里,一水之隔,竟成天涯。本书编者得海外校友之助,才知台湾地区校友早在1951年就创办了《复旦通讯》年刊,每期约300页,于每年5月校庆日出版。它的主旨是“重温旧时在校的梦”、“维系复旦校友彼此心灵”。

  台湾校友的回忆文章、资料、老照片,对校史研究颇有参考价值,如《复旦简史》(于右任)、《李公祠杂忆》、《私立江湾复旦大学学生生活》、《盛极一时的复旦心理学院》、《复旦光辉照寰宇》、《忆孤岛时期的复旦》、《蜚声中外的复旦排球队》、《校门琐忆》等等。复旦大学江湾时期、重庆北碚时期的老照片,尤为珍贵。当年被当时政府派往台湾接收的校友,多是20多岁的技术人员。1949年前后去台的,多数也不过近于而立之年。岁月流逝,如今都成了须发皆白的老人了。乡情、同窗之情、母校哺育之情,不招自来,挥之不去。久违母校的他们,每时每刻怀念青年时代的在校岁月。剑英校友的《忆江湾偶得句》:“一事未因年老忘,燕园池馆柳丝黄,垂垂庭院秋千索,曾为当年飘荡忙。偶检残篇忆旧游,韶华逝去恨空留,缅怀往事春长在,哀哀深思暗暗愁。”短短50余字,情思满纸。

  已故祝秀侠校友,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母校中文系,他离开大陆多年,还记得当时的系主任陈望道老师,所著《校门琐忆》,几次以景仰的笔触描述了当年师生之间的情谊。许绍棣校友作有《八十感怀》:“览镜白头嗟耄及,可怜归计日迟迟”,想的是何日才能回故乡。他在临去世的前几天,在病榻上还写了一首《踏莎行》(寄诸好友):“一室羁栖,孤零滋味,伤心触景情先醉,人生安乐总无方,凭栏不觉洒清泪。”词未竟,人已逝。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位校友乘船在海上失事,落水时抓住一个救生圈,在海上漂流了近30小时。开始时,恐惧与死亡一齐向他袭来,后来只好听天由命,置生死于度外。他仰头望明月,想起明天就是中秋节,50多年前母校就是在这一天成立的。获救后他追记了当时在海上漂流时的思绪:“……我们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友的信条是‘团结、服务、牺牲’。我想起了我们的校车,是全上海各大学中最漂亮的,那是蓝底黑顶,而漆有黄色魏碑体‘国立复旦大学’六个大字的舒畅大客车。我想起了清幽的燕园,雄伟的登辉堂,矗立着的寒冰馆,宁静的子彬院,以及被同学们读作‘傻瓜馆’的‘仙舟馆’(注:于右任草书馆名,远看如‘傻瓜’二字)。”存亡之际,对母校的回忆,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力量。

  1987年底,台湾当政者允许台湾民众来内地祭扫祖茔、探亲、访友。年逾古稀的刘振校友来到上海,在母校招待所住了8天,一偿多年夙愿。他每日沉浸在回忆与对比的现实中,母校比他记忆中更为美好。临别的那天,他在母校的“根”——江湾校址的奠基石前摄影留念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来复旦已5年,曾亲眼目睹台湾校友的深情一幕:1999年5月,第六届复旦大学校友世界联谊会在古都西安举行,台湾校友有近20人与会。我代表复旦大学,向遍布全球的复旦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然后报告母校的近况,并祝大会圆满成功。台湾九十高龄的邵梦兰校友,即席赋诗一首,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诵吟:“八方风雨会长安,旧雨新知泪眼看。日月光华旦复旦,年年此日喜团圆。”全场掌声雷鸣,有的校友潸然泪下。她返台不久,即溘然病逝,遗嘱家人将她的骨灰送往家乡浙江淳安,葬在千岛湖畔。魂兮归来!

  岁月无痕,心灵有寄。在台的数百名复旦校友没有忘记母校,母校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谨以这本《台湾复旦校友忆母校》,表达母校对海外复旦游子的怀念之情。

  文/王生洪

发表评论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Y-zone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